清楚一個疾病可能出現的症狀,除了有助於和病人溝通教育之外,還可以呼籲未診斷出來的病人,走出來尋求醫療協助,幫助篩選出高風險群。

除此之外,並可以導正病人觀念,加強病人的病識感,增加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與決心。

但是如果誤解一個疾病的症狀,就會得到完全相反的不幸結果。

青光眼的臨床特徵

青光眼患者的視神經纖維要喪失近半數,視野缺損才開始出現。視野缺損又多數從周邊開始,都是最末期才會波及中心視力。

多數青光眼患者因為沒有任何初期症狀,因此都是到末期才會求診,也因而錯過治療先機。甚至很多已經確定診斷,正在治療當中的病人,也因為不瞭解青光眼“慢性”的特徵,與青光眼不可逆的疾病過程,而沒有好好遵從醫囑,接受適當治療方法,也常常因此延誤了病情。

有關青光眼的錯誤認知

青光眼會有視野缺損,很多人都聽說過。大部分的教科書也會描述,青光眼病人會有“隧道”般的狹窄視野。當我們在網路搜尋引擎鍵入“青光眼”,也會出現許多如圖一的照片。這些資訊多來自醫療機構或醫學刊物,用來提醒病人注意或給予衛教的網頁。

因此許多人就會錯以為我沒有出現這情形,我一定不是青光眼;治療中的青光眼病人,也覺得自己尚未出現這些症狀,以為一定是醫師誤診或誇大病情,因此沒有用心接受治療。

青光眼視野檢查的功能與侷限

視野目前是用來評估青光眼病人功能上缺損的最常用工具。視野是測量視網膜對光的敏感度。通常用灰黑色程度,來表現受試者視野缺損的程度。越深色,表示和同年齡層的人相比較,視野受損的越厲害。但是在青光眼病人,其實辨色力、對移動物體的查覺能力以及對比明暗度的分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這些都是在視野檢查中無法評估,因而視野檢查結果會低估了青光眼受害的範圍。神經系統對已經喪失的視野,也會啟動一些補償機制,這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很多青光眼病人,要到最末期才有一些自覺症狀會出現。

青光眼病人真正的眼中世界

最近研究報告顯示,病人自身的感覺大大出乎學者意料之外。以往的研究報告偏重理學檢查與特殊儀器的結果分析,比較忽略病人對現實生活的實際感受。最近有研究收集病人,平均一眼約有四分之一視野缺損,另一眼則將近一半的視野缺損。
利用不同的 6 張照片,邀請他們描述對所看到世界的感受和哪一張照片最接近。也請他們對看到的世界用文字描述,以及列出日常活動感到困擾的項目是什麼。

所用的 6 張照片分別定義為:毫無感覺、黑色隧道狀、周邊模糊的隧道狀、視野中有全黑塊狀、視野中有塊狀模糊部分和視野中有塊狀缺損等 6 種描述。

已經兩眼都有中度視野缺損的病人當中,有四分之一竟然報告沒有任何自覺症狀。這也再度證明以往報告所描述,青光眼是一種病人通常沒有自覺症狀的疾病。最重要的發現是有症狀的病人,他們所看到、所描述的視野,並不是一般書本或網路資訊所描述隧道般的視野,或者視野有部分是黑暗的。他們所看到的多半是合併視野模糊或消失的感覺。也有病人的感覺是薄霧狀、無法對焦、複視、物體黯淡等。我們以前所描述的青光眼會“視野縮小”,也許過分簡化了病人的自覺症狀。未來應該要改善視野測試功能,以期能與日常生活經驗呼應;或同時測試雙眼的視野,也許更能反映與了解病人生活品質。

提到青光眼對日常活動的影響,病人最常提及的是閱讀、行動、開車的不便,跌倒或擔心跌跤;注意到夜間或燈光不足場所,行動會比較不方便。也有病人特別提到使用電腦滑鼠時,不容易找到游標。這也反映了電腦和上網的普及,所帶來新的青光眼症狀。

以字體大小來表示病人自覺生活上發生不便的頻率。字體越大,表示越多病人有這樣的困擾。

結  語

了解正確的症狀描述,對於教育民眾或提供大眾警示的資料,可以提供更正確的內容。這也提醒了第一線開業醫師,當病人抱怨“視力模糊”時,除了考慮重新給予屈光矯正之外,青光眼也應該要列入鑑別診斷的名單。

這也可以提醒治療中的青光眼病人,不要因為視野中沒有完全黑暗部分,或沒有呈現“隧道般”症狀,就輕忽了治療的必要性。                      

(封面圖片來源:Michele Catania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