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不僅石灰 檳榔本身就致癌 混合吸菸機率高達123倍

「吃檳榔會致癌」大家都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不光是裡頭的配料「石灰」,檳榔子(菁仔)本身就會致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前調查顯示,國人18歲以上男性民眾針對 「嚼檳榔即使不加配料,也會導致癌症」之檳榔認知率由2007年的39.9%提升至51.5%,顯示近5成民眾仍不知檳榔子會致癌。
 

吃檳榔從內到外都致癌

一般所謂的檳榔,是以檳榔子為主要成分,佐以荖葉、荖花和石灰作為配料。檳榔子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和「檳榔鹼」這兩種成分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 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指出:檳榔子因含有檳榔鹼在口腔中會硝化產生亞硝胺,這些硝化衍生物可誘導腫瘤產生。

檳榔一些常見添加物如荖花,因為含有黃樟素、丁香油等毒性成分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口腔表皮細胞層萎縮變薄,誘導發炎反應與細胞修復性增生,其他配料如紅灰、白灰等會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加重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然而,一般民眾仍認為檳榔及其添加物可以「提神、降火」且「檳榔只要不添加石灰、荖花等就不會得口腔癌」,造成檳榔宣導的困難。

另外根據國內研究調查顯示,同時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罹患口腔癌風險機率高達123倍。
 


(圖片來源:thienzieyung via photopin cc

定期篩檢有效找出早期癌症

雖然國人的嚼檳榔率目前顯現逐年下降中,但以往長期嚼檳榔所累積的危害,現正反映在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上;依據衛生福利部2010年癌症登記及 2012年死亡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4位,一年新增將近6千5百名口腔癌患者,另有約2千5百人死於口腔癌,其平均死亡年齡較其他癌症提早約10歲。資料顯示,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位有嚼檳榔的習慣,亦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要原因。

衛生署自1997年起,將每年12月3日訂定為檳榔防制日,並推動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中,針對有吸菸或嚼檳榔民眾自30歲開始每2年1次免費篩檢。2012年共逾98萬人接受口腔癌篩檢服務,就檢出約6.2萬名陽性個案,經複檢發現約3,500名口腔癌前病變及1,200名口腔癌個案,即約每 140人就可篩出一名癌前病變或癌症個案。自102年6月1日起,新納入有嚼檳榔之原住民可提早自18歲即開始每2年1次免費篩檢。

有嚼檳榔及吸菸習慣民眾,應藉由定期篩檢,藉由專科醫師診視確保口腔健康。若有發現病兆也應及早接受轉介治療,早一步處理、早一步重獲健康。民眾可以到合約醫療院所受檢查,詳細檢查資訊可詢問當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查詢。

(封面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