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育率一直下降,不孕的民眾想生卻生不出來,借助不孕療法動輒花費好幾萬元,健保卻不給付。為了同時滿足民眾需求與解決少子化問題,衛福部將補助有意進行人工生殖的家庭,依家庭收入區分,2015 年先從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開始,但最終將有排富條款,預計到了第三階段每年將有近 15,000 人次受益。
未來年收入 142 萬元以下不孕家庭皆合資格
國民健康署計畫於 2015 年上半年開始,先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開始補助人工生殖治療的補助,採實報實銷,但一年最高到 10 萬元;自 2016 年開始將對象擴大到年收入不足家戶平均所得 70% 者(約 77 萬元),每年定額補助 3.8 萬元;2017 年再進一步擴大到年收入不足家戶平均所得 130% 者(約 142 萬元),但金額維持不變。
根據國健署的估算,第一階段預估每年可嘉惠 391 人次,增加 143 名新生兒;第二階段預估可嘉惠 9,431 人次,額外增加 1,646 名新生兒;第三階段預估嘉惠 14,844 人次,增加 2,194 名新生兒。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第三階段每年估計費用為 5.6 億元,將由菸捐所得支付。每一家庭除了有一年為期的額度限制,如果先前的人工生殖不成功,來年還是可以繼續申請補助,生育也是人權,不過前提是要由醫師判斷是否適合繼續進行人工生殖療法,例如身體狀況與年齡等。
同時規劃品質管理
邱淑媞指出,許多國家由政府補助試管嬰兒之人工生殖術,約可提高民眾 3 至 5 成的使用率,台灣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 1998 年的 2,317 位嬰兒增加到 2012 年的 5,825 位,佔 2012 年度出生數之比率為 2.5%,若以 2012 年度的數字來估算,新方案實施後將可提高至約 3.46%。
但國健署也將藉此機會重新規劃保障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福址。根據統計,台灣的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為 31.6%,較歐洲國家的平均數 23.1% 高,代表植入的胚胎存活並產下的比率高。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泓淵醫師指出,人工受孕為了提高成功生出小孩的機率,一般都是一次植入好幾個受精卵,活產率高即代表這些胚胎全都順利成長最後誕生,從醫學觀點來看,孕婦一次生雙胞胎還沒問題,三胞胎開始對母子都可能產生影響,例如會早產、胎兒體重過輕等,對母親也是負擔。
邱淑媞說,品質管理措施包括訂定胚胎植入數限制,以減少多胞胎及早產、低體重等併發症;將監測累積活產率、OHSS(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發生率及多胞胎率等品質指標。黃泓淵也說,補助政策有助於品質管理的原因之一是,過去都是民眾自費,為求保險,民眾多不願減少胚胎數量。
補助政策可延緩少子化
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說,台灣全球高齡化最快、少子化也最快,依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台灣與 193 個會員國之生育率相比,位居最後一名。2013 年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 1.065(194,939人),較 2012年龍年 1.270 下降 0.205,2014 與 2015 年估計則繼續下降至 1.055 與 1.050,但若要維持台灣人口數不變,總生育率應維持在 2.1。
他估計藉由人工生殖補助措施,預計將 2017 年總生育率提高為 1.100。黃泓淵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在10-15%,等於每七對夫妻就一對不孕,只是台灣人觀念問題,有許多不孕症家庭不會站出來。每次人工生殖費用約在 12 至 15 萬元,這項補助將有所幫助。
邱淑媞表示,民眾若有意願接受人工生殖術,在全台有 74 家經許可的醫療院所才能獲得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