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州確診了一名伊波拉病毒感染境外移入的首宗案例,讓美國成為第七個、也是非洲以外第一個在國內發現案例的國家。台灣方面疾病管制署表示目前不會把美國列入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中,而該做的防疫措施早已運作中。
「美國也中標」這個聽起來有點嚇人的說法,因為美國疾病控制中心 (CDC) 正在追蹤該案例進入美國後接觸的親友,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疫情發生,所以結果如何還難有定論,不過該案例直到第二次就診才被確認是伊波拉病毒感染,醫療機構的處置是否失當是個值得注意的議題。
第二次就診才被隔離
這名個案是在 9/20 入境美國,9/24 發病,9/26 第一次就診,但醫療院所沒有診斷是否有伊波拉病毒感染。直到 9/28 他病情加重,被轉診到德州健康長老教會醫院 ( Texas Health Presbyterian Hospital),並被隔離,在 9/30 透過血液檢驗,才確診為伊波拉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的潛伏期為 2 到 21 天,一般人在遭感染 8 到 10 天後,會開始產生症狀,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通常在症狀出現三天後,體內病毒量就足夠到具有傳染他人的能力。就此來看,從 9/24 至 9/28,該名男子至少有兩天時間是有傳染給他人的能力。
症狀若不典型也很難警覺
如果第一次看診醫護人員有所警覺,多問一句是否有西非旅遊史,會不會就可以大幅減少疫情擴散的機會?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就目前得到的訊息來看,其實不確定因素很多,很難下這個定論。她表示,美國方面基於隱私,透露的訊息並不多,包括該名案例是否為本國人、膚色等,就算該案例是黑人,也可能是非裔美國人,光從外觀很難判定是否要問旅遊史。
因此一般來說是從病患的症狀是否典型來判斷,只不過,劉定萍也指出國外的資料顯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也有一成沒發燒、兩到三成沒有腹瀉、三到四成黏膜按壓後沒有出血,因此,德州這名男子如果在第一次就診時沒有出現夠典型的症狀,不應苛責醫護人員為何沒有問旅遊史。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 Thomas R. Frieden 也強調,伊波拉病毒感染很多症狀其他疾病也都有。
美國不需列入疫情注意名單中
劉定萍表示,德州的案例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它的確有可能發生,在發病後也有可能會傳染,不過美國方面也採取了應有的作為,社區感染的風險是低的。因此目前台灣並不會把美國列入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中,以提醒民眾。事實上同樣也是境外移入案例的塞內加爾,也不在台灣的疫情建議等級表中,劉定萍表示,因為塞國僅有一個案例,且沒有傳染給他人,不像奈及利亞甚至有人在追蹤期間就落跑,因此塞國不在名單中,相比之下美國也不需要列入。
(圖片來源:© Jason Hosking/Cor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