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0 月 09 日 , , ,

高齡化社會來臨,遠距醫療成為醫療與照護體系的解決方案之一;隨著科技進步,穿戴式裝置提供即時生理監測數據,頻寬增加與行動裝置也讓視訊功能提昇,讓遠距醫療如虎添翼,也加快進入市場的步調,快速改變你我的健康管理習慣。

穿戴裝置即時監測生理數據

近年來全球發展穿戴式裝置的消費性 3C 產品業者,多半先從運動健身的角度入手,例如 Nike Fuelband、adidas miCoach、Jawbone UP 等;台灣蓋德科技的「天使」系列產品,以腕表的形式加入一張 SIM 卡,可以獨立連網,即時上傳偵測到的生理數據,不但可供照護機構參考,也可以針對居家的長者提供緊急事項的通知與照顧;麗臺科技剛剛推出的 amor H1 心率紀錄器,同樣是隨身攜帶,但技術來自醫療級的自律神經分析儀,可以透過監測心跳瞭解身體狀況,更可做為醫師診斷參考。

蓋德科技董事長許賓鄉表示,因為奶奶不慎跌倒導致身體狀況下滑,讓他發現台灣銀髮照護的薄弱與不足,因此決定離開待了 10 年的外商公司,希望能藉由自己本身通訊科技的專長為長者投入更多心力。麗臺董事長廬崑山說,去年九月被診斷出心肌梗塞,是人生面臨的一個重大關頭,因此促使他想提醒大家對健康的重視,以及運動與心率的關係,麗臺的員工也每人一套 amor H1,防患於未然。

guider 安全天使 蓋德
▲蓋德穿戴裝置透過插入 SIM 卡可即時上傳生理數據。

視訊系統隨科技效能改善

這些穿戴式裝置縱使能做到即時監測人體的生理狀況,但雙向溝通的功能有限。講到雙向溝通,你可能會想到很久以前就聽過的「遠距醫療」,基本上就是醫病雙方透過視訊溝通。遠距醫療多年來沒有太大進展,原因有很多,例如網路頻寬的限制、視訊品質問題、民眾端是否有適當的設備(電腦、webcam),醫療法規也限制醫師必須與病人親自接觸才能進行真正的「醫療」行為,光透過螢幕是不能看病的。

但是如果能結合穿戴式裝置的即時監測,以及遠距醫療的視訊溝通特質,對於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健康議題與突發狀況,可以比現狀獲得更多更有效率的處置方式,尤其在高齡化社會已然到來的今日,這種需求已經很明顯地展示出來。

Leadtek amor h1
▲麗台推出可監測心率的隨身紀錄器。

當前的科技水準已經可以提供這樣的環境。研發視訊會議系統的寶利通 (Polycom) 台灣區總經理呂理正表示,4G 服務在全球各國開始上運作後,視訊系統的品質也獲得很大改善,「臉上幾顆痘痘都看得見」;手機與平板電腦這幾年大行其道,具備移動的能力也擴展了視訊溝通的便利性,因此將視訊會議的功能推展到醫療領域的時機已經到來。

視訊互動性有利醫療透明化

不過因為法令的限制,視訊醫療仍是不能碰觸的領域,因此對於醫療照護產業來看,目前能做的包括醫療機構內部或醫療機構之間的溝通,以及遠距照護兩個方面。就醫療機構內部的溝通方面,主要落實在醫學教育的過程。呂理正指出,醫界其實早就在手術過程中,使用攝影機拍下整個手術過程,做為院內醫師實習或教學觀摩,但那只是單向溝通;視訊會議系統原本就是用在企業異地通聯,即時互動的特性可以讓醫學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北京地壇醫院為醫病之間的溝通建立了一個值得探討的案例。地壇醫院為北京地區傳染病防治重鎮,在收治 H7N9 禽流感確診患者後,因須對患者採行隔離措施,地壇醫院讓醫護人員能透過視訊即時監控患者康復狀況,病患與家屬之間亦可藉由視訊互動,彼此都可因為見到面,情緒可以緩和下來。此外,地壇醫院也透過視訊系統提供媒體訪問病患,對於社會大眾瞭解衛生單位疫情控制的方法與現況,提供更多瞭解的管道。

Polycom beijing hospital
▲地壇醫院開放媒體透過視訊採訪病患。(圖片來源:Polycom)

雖然法律規定不能透過視訊進行醫療行為,但如果視訊兩頭都有醫療人員就沒有問題;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往往缺乏,不但設備不足,人力也吃緊,遇到較嚴重的病例也難以應付。紐西蘭官方於 2010 年將高畫質視訊導入遠距醫療,南島第一大城基督城的醫療團隊與地處偏遠的西岸醫療院所格雷茅斯醫院建立聯繫管道,為西岸民眾提供高品質的醫療及諮詢服務。設在北京宣武醫院的中國國家遠程腦中風中心利用視訊功能,與基層縣級或偏遠地區醫院展開遠距會診及手術指導,減低腦中風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四高」特點。

遠距照護應用新一代視訊科技

而針對一般民眾的遠距照護服務,也能妥善運用企業級的視訊系統,品質與效能皆可提昇。義大利的連鎖照護機構 Elleuno 服務對象包含老人、病患及孩童,擁有 50 個據點。由於遍佈義大利各地,Elleuno導入微軟 Lync 與 Polycom 解決方案,讓各照護中心向醫生及醫療專業人士諮詢,也能夠讓民眾能夠與遠在不同地區的家屬聯繫。

Senior adults using laptop old people
(圖片來源:© Nick White/Image Source/Corbis)

台灣也有許多醫療院所正在推動遠距健康照護,例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推動居家、社區、機構三種服務模式與資訊平台,與穿戴式裝置業者合作,可即時收到民眾的生理資訊數據,除了一般的生活衛教,遇到緊急情形也可以成為急救醫療的一環。

馬偕紀念醫院也跟雲端健康管理系統業者宏祥合作,上半年在新北市設立六十幾處社區型服務站,民眾只要帶著預先發出的身分識別卡,透過讀卡機掃瞄後再進行一些簡單的檢查,數據便可透過網路傳送到馬偕的遠距暨居家照護服務中心,而這些社區服務站,很多是設在廟裡或教堂中


▲馬偕醫院社區醫學中心健康小站服務(圖片來源:宏祥)

呂理正認為,台灣不像其他國家有以基層診所為基礎的家醫制度,因此大型醫療院所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下引進新一代視訊系統。政府也應在每個縣市建立地區醫療雲,並在每個偏遠鄉鎮配發行動平台裝置,讓區域醫院的觸角能夠儘量延伸照顧到每個角落。

宏祥專案處長陳萬謙說,他們開發的只是雲端系統,並不自行生產血壓計、血糖機、體重計等測量設備,而是跟既有的廠商合作。也就是說,攸關台灣未來數十年最重要的人口老化議題,可以為之應對的遠端照護服務,其實就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產業特性最能靈活因應的新興市場,而隨著科技進步讓視訊系統功能與便利性提昇,結合即時監測與醫療院所專業能力,遠距照護對一般民眾來說,已經不再是遙遠而陌生的夢想。

(首圖來源:© Wavebreak Media Ltd./Cor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