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可能最快在本周宣布禁用反式脂肪,而台灣方面衛福部規定國內販售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於脂肪項下標示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於7月1日正式實施,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特別整理了跟反式脂肪有關的名詞,民眾看到有這些名詞的食品,應儘量減少購買與食用。

消基會特別指出,反式脂肪也有可能存在於天然食物中,例如牛、羊的肉品及乳品,以及植物油在精煉的脫色、脫臭製程中也會形成,但目前檢驗方法無法區別反式脂肪是來自天然存在或加工形成。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五年前即召開多次專家會議,為了減少消費者疑慮,修正反式脂肪的標示規範,納入天然食物,也就是全部包裝食品都應明確標示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關鍵字

消基會指出,購買西點、油炸或加工食品時,不能只讀營養標示,而是要在食品添加物中,尋找「氫化」、「硬化」、「(半)氫化植物油」、「人工(造)奶油」、「人造奶油」、「奶精」、「人造植物奶油」、「反型脂肪」、「轉化脂肪」,英文 “Hydrogenated” 或 “Trans Fat” 等關鍵字時,就代表其中含有反式脂肪。

而衛福部資料指出,下列類型的食物或油脂,相對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酸:

1. 油炸食品:炸雞、炸薯條、油豆包、油豆腐、油條、鹹酥雞、甜甜圈等。

2. 酥油、植物酥油、烤酥油、白油、硬化油及利用這類油品製成的派類或酥皮點心食品。

3. 餅餡油、塗抹油、沙拉醬。

4. 烘焙用油製品:小西點、鬆餅、部分烘烤麵包。

5. 洋芋片、經油炸處理的速食麵或糖果類。

6. 奶精、奶精粉。

消基會建議早餐食用的奶油,盡量挑選英文 “butter” 的產品,即是由動物製成,而乳瑪琳則多半是氫化過的人工奶油。高血脂、心臟病患者、懷孕、哺乳婦女、幼童、肥胖者等高危險群民眾,盡量減少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