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去年10月L先生因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的根除療法及之後持續服用3個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PPI,為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治療結果符合眾人期待!不過,在藥物治療期間因胃酸減少,造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短短幾個月就瘦了數公斤。此外,今年上半年L先生有腸胃炎、腹瀉不適狀況,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特殊藥品調劑組組長吳淑英指出,這或許並不湊巧,很可能與抑制胃酸分泌的用藥有關。
吃抑制胃酸分泌藥 pH值將提到4
胃酸除了有助於蛋白質消化,促進鈣、鐵及維他命B12吸收外,還可抑制細菌生長及預防腸道感染等。鹽酸是胃酸的主要成份,通常成人胃內pH值約維持在1.4左右,但為消化性潰瘍考量,藉由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以提升pH值到4以上。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是預期的藥物副作用
只是當藉由提升胃內pH值以達到治癒疾病之同時,勢必也將犧牲「胃酸存在」的生理功能,因此,出現消化不良與食慾不振,是可預期的藥物副作用,至於易感染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一事,則很可能被輕忽。
正常胃酸的環境中,無論細菌或病毒都難以生存。以常見的腸炎致病菌「沙門氏桿菌」為例,當pH值小於3時,顯微鏡下不見細菌蹤影,而pH值大於4時,細菌存活數量大幅增加;臨床研究也證實,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會提升感染沙門氏桿菌胃腸炎的發生率,其相對危險性是常人的4.2~8.3倍。
認識用藥 才能將副作用降至最低
充分認識自己的用藥,才有可能將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降至最低。針對質子幫浦抑制劑可能增加感染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之風險,凡長期服用此類藥者,吳淑英組長建議當更注重飲食衛生、避免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未經滅菌處理的鮮奶),並落實良好衛生習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常消化不良及腸胃炎 可能與胃酸抑制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