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糖尿病患者,每年以8%左右的比例增加中,目前尚無趨緩態勢!根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9年鑑報告指出,糖尿病在台灣的現況,每年發生糖尿病患者數約16萬人,持續升高。為了控制糖分攝取,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日攝取的添加糖為25公克。但實際上,以一般外食店家的烹調方式及供應的食物與飲品內容,對外食族而言,一不小心就大幅超標,單是一杯珍珠奶茶手搖飲就超過兩倍的糖量,關心健康的民眾,不可不慎。
長春藤預防醫學診所宋晏仁醫師說,醫學實證顯示,喝下一瓶可樂40分鐘後,白血球的免疫功能即下降60%。如長期飲食不當,血糖偏高的人,白血球免疫功能將會更低。2019年底起新冠病毒肆虐,死亡率最高的人,很多都是肥胖或高血糖的人。所以,控制好血糖,是提升免疫力的必要功課,而控制血糖的關鍵,就在於控制食物與一個重要荷爾蒙—胰島素—的關係。
胰島素是掌管身體「儲存」功能的賀爾蒙,尤其是將食物中的糖分,運送到肝臟與肌肉內儲存為肝醣,到脂肪組織內儲存為脂肪。了解食物對胰島素的反應,是調整血糖的鑰匙。若飲食方式與內容,使得血糖持續居高不下,再好的身體,也會逐漸衰變成為糖尿病前期,最後就是真正一大堆併發症麻煩的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為重要的控糖力指標
控糖力的指標不是只有量血糖而已,更重要的是降低「胰島素阻抗」,避免胰島素過度分泌。胰島素阻抗發生的原因很多,自從1988年有胰島素阻抗之父之稱的雷文教授發表了X症候群(後來被改成代謝症候群)以來,關於胰島素阻抗的研究的論文超過12萬篇,包括環境、基因、氧化壓力、發炎、脂肪代謝異常、粒線體病變等,但最大且最容易治療的原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像是過量攝取的糖份與碳水化合物,以及長期久坐的生活工作方式。
過量的糖份與碳水化合物食物,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大幅升高,胰臟便會分泌的胰島素,將血糖調降到正常值,以維持身體的恆定。調降的血糖到哪裡去了呢?主要是到肌肉與肝臟以肝醣的形式儲存。肌肉大約只能存300公克的肝醣,而肝臟只能存100公克左右。多餘的葡萄糖就必須被轉成脂肪儲存。這就是為什麼吃糖及碳水化合物容易發胖的原因。
長期的過度攝取高糖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將會發生胰島素阻抗現象,使得胰島素無法有效將血糖運到儲存部位,血糖就會升高,胰臟只好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但即使這樣也無法使血糖恢復穩定,而且在此惡性循環之下,肥胖更為嚴重,代謝症候群及各種併發症狀,如高血壓、痛風、關節炎、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異常、性功能障礙等,也都會相繼發生。
降低胰島素阻抗,可以有效逆轉血糖相關疾病
宋晏仁醫師指出,已經有許多臨床研究證實,降低胰島素阻抗可以有效逆轉這些疾病的進程,預防真正發展成疾病,對於已發病者,也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甚至可以脫離藥物。傳統臨床醫學很少檢查胰島素阻抗,更沒有針對胰島素阻抗進行治療。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如果能有效偵測胰島素阻抗,及早了解自己的胰島素分泌情形,應該有助於民眾看見被血糖值所掩蓋的隱形的糖尿病,提前掌握自己的健康,防治糖尿病的發生,減少併發症造成的失能與對工作能力、家庭幸福的危害。
宋晏仁醫師舉了一個臨床案例,約40歲的男性科技業者,在預防醫學醫護團隊的共同照顧下,原本的血糖值為460-500mg/dl, 3天的飲食與生活改善,空腹血糖值就降到200 mg/dl以內,一個月後空腹血糖甚至將到100 mg/dl上下,飯後血糖不超過130 mg/d,糖化血色素更從原先超過20%降至6.5%,一步步重回健康人生。
五步驟降低胰島素阻抗
長春藤預防醫學診所宋晏仁醫師說明,在以降低胰島素阻抗為核心的預防醫學原則下所設計的糖尿病療程,可以透過五步驟來進行:
1)提前診斷:透過專業醫護團隊,精準測量胰島素阻抗的嚴重程度以及胰島素功能,找出健康風險。
2) 預防性的飲食與營養治療:在醫生評估建議下,改善營養素,並經由患者與醫護團隊共同訂立個人化的飲食、運動與生活改善計畫。
3)升級共照團隊:依據檢驗結果來評估,針對七大胰島素抗性原因,由照護團隊協同執行計畫,積極逆糖減重,重新找回健康。
4)降低胰島素阻抗,提供專案個人化持續性的療程,並給予監控與醫療追蹤。
5) 提高健康程度,除了生活習慣等調整,並採取為期至少三個月的療程,醫護團隊依據療程狀況給予調整,提高健康程度,提供糖友們展開微笑新生活契機。
進一步了解逆糖減脂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