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蛀牙、抽神經、隨著年齡漸長就必須植牙,是維護牙齒健康必然的路徑嗎?

談起最讓人害怕的事情之一,多數人會回答看牙!許多人一輩子看牙的次數可能十隻手指頭可數出,看牙的經驗可說是數十年如一日,還停留在必須忍耐無法預測的恐懼與疼痛?多數民眾總認為牙齒治療常常必須曠日費時,例如:做一顆假牙需要兩至三週、牙周手術全部完成可能要花上一年以上。然而,隨著AI人工智慧、雷射科技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許多關於牙齒治療的成效、時程等事情早已經悄悄改變。

科科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定鴻,本身也是位牙醫師,他指出:「醫療的總結在醫師身上」,醫師選擇什麼樣的治療計畫,將直接影響患者的體驗以及治療成效。在維持最佳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讓治療更有效率,是許多中生代牙科醫師們努力追求的目標。他舉例說明,過去處理牙周問題經常採取開刀手術,但開刀之後的疼痛不適,使得患者要休息很長一段時間後才能進行下個療程,很可能要花一年才能處理完所有牙齒。然而,常常遇到在最後處理完左下區之後,卻發現最早處理的右上區又被細菌感染了,長時間的來回看診造成患者極大的心理壓力。

▲科科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江定鴻

「牙齒的精密度非常高,每天都有細微的變化,愈快完成治療愈好。」江定鴻強調,時間是影響牙齒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以常見的假牙舉例,從做好印模到真正裝上,常常必須等待兩至三週,但在這段時間裡,牙齒的形狀其實已經又產生變化。 因此,治療效率是影響患者體驗及預後的最關鍵因素!

近年來科技與數據的應用正是提升治療效率的最佳工具,也是牙科需要數位轉型的重要原因。那麼,大數據、AI又跟牙科有什麼關係?江定鴻分析,很多人以為牙齒是「一種」器官,實際上,若不算智齒,每個成年人的28顆牙齒都各有功能。精準來說,一顆牙齒等於一個器官,所以牙齒能夠蒐集到的數據量最多,而且範圍集中,再加上彼此關聯性強,最適合結合AI應用來提升效率。

為了順利結合AI應用,科科生醫特別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合作,進行多項AI專案,期待在牙科AI模型建制完成後,還能夠釋出提供其他牙醫診所使用。除了導入AI的預測功能,另一個重要的科技應用是醫材。江定鴻表示,AI結合口腔掃描等既有技術,能夠使得每位患者都可以選擇使用最合適的醫材,同時,AI也能加速新材料的選擇與測試,進一步形成新的數位牙醫生態系。

▲AI結合口腔掃描等既有技術,能夠使得每位患者都可以選擇使用最合適的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