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燒好香,有保庇? 你家的香,該進化了。專家指出燒香可能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影響嬰兒發育

「有燒香有保庇」—華人傳統信仰相信透過虔誠祭拜,將期望寄託於裊裊香煙上達神明,就能獲得保佑,然而過程中卻會吸入對人體健康與環境危害的因子。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出,燒香產生的懸浮微粒(PM2.5)含有甲醛、乙醛等重金屬物質,高機率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氣喘甚至加速惡化慢性呼吸道疾病,對人體危害甚遠,而燒香時額外增加的二氧化碳,也助長了溫室效應危害,社會上因而出現新型態的「無火淨香」,其最大優點為可取代傳統煙香,讓宗教信仰也能用更時尚的方式體現!

專家指出燒香可能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影響嬰兒發育 盡可能減少燒香 心意真誠最重要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1]指出,相較於不燒香的族群,長期暴露於煙香環境中的人群,中風死亡風險增加19%,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更有10%以上的致死風險,台灣「中央研究院」論文[2]也提及,研究孕期燒香對嬰兒的影響,發現若婦女懷孕期間高度暴露在線香環境中,嬰兒出生的頭圍可能較平均值小,影響腦部正常發育。

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醫師指出:「室內燒香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危害,不但沒有達到安神效果,反而會因為懸浮微粒甚至是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造成身體損傷。以電子香或是雙手祭拜等方式取代傳統煙香,可能是較妥適的一種方式。」事實上,包括台灣知名廟宇如「龍山寺」及「行天宮」都帶頭減少燒香,顯示只要誠心,信仰不需拘泥於傳統形式,符合現代人健康需求,環保、無汙染、不用點火等優點更為重要。

「淨香明燈」取代傳統燒香讓神明廳滿室馨香 無煙優點滿足健康與居家品質

致力於讓「不點火,也能燒好香」的無火祭祀新概念走入大眾日常生活,環保供香第一品牌「聖華得」旗下系列產品「淨香明燈」有別於傳統燒香,藉由水霧化的方式,利用健康無汙染的煙霧向神明祈福,此外更能搭配純天然精油成分,達到「純淨、便利、有心」特點,讓宗教用品也能充滿為觀賞和實用的質感設計。

「淨香精油(瑞松、禪溪、淨光)」的多種選擇,讓「淨香明燈」搖身一變化作夜燈與香氛燈,環保實用且美觀,讓神明廳優雅轉身為安定凝神的香氛空間。而現代人除了健康也重視居家品味,其霧化香氣除了讓人們放鬆身心、打造沉澱冥想氛圍,「無傳統煙」優勢更能避免室內燒香衍生的嗆鼻味、燻眼不適感,也能保護家中裝潢與擺飾、讓空氣更乾淨。獨特的「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款式,媽祖粉絲更不能錯過。人們在表達虔誠的同時又可兼顧健康,讓信仰儀式結合環保和優雅。

淨香燭燈」化作風水小物融入生活情境 典雅設計提升感官體驗、實踐居家美學

「淨香燭燈」的靈感則來自於對祖先與神明的祈福,主體造型設計理念源自於燈籠,代表祈求光明、平安順利,在傳統風水命理學中也是吉祥的象徵。現代人普遍注重祈福納財,搭配「淨香貢燭(檜木、檀木、艾草)」蠟塊使用,即可領受招財進寶、福祿吉祥、平安喜樂的意涵,無論擺放在供桌上祈福或作為風水小物陳列於家中一角都十分合適,兼具功能性並提升居家美學。「聖華得」旨在希望將傳統習俗儀式感化作典雅物件融入生活,透過更優雅、清新的視覺設計和嗅覺體驗,讓信仰不再只是信仰,而將與神祉溝通、表達敬意的過程,視作是一種藝術觀感與環保信念的延伸,為大眾的供香禮佛需求提供新選擇。

【產品優惠資訊】優惠期間:12/1~12/31,以下優惠累積無上限;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1. 凡於官網購買任一款聖華得-淨香明燈,即贈10ml 淨香精油一瓶(隨機出貨,不挑款)
  2. 凡於官網購買任一款聖華得-淨香燭燈,即贈淨香貢燭禮盒一組

*其他優惠規範請以「聖華得」官網公告為主

【品牌簡介】關於聖華得

為了減輕地球負擔,並打造健康與品味兼具的生活空間,環保供香成為華人宗教信仰中一塊極待填補的拼圖。聖華得透過更優雅、純淨、清新的視覺設計和嗅覺體驗,將與神祉溝通、表達敬意的過程,延伸為藝術與對環保理念實踐的一種形式。跳脫傳統框架,讓宗教用品也能變身成為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多功能產品。通過瑞松、禪溪、淨光等系列高質量精油,在安撫情緒、舒緩壓力、淨化磁場等多種心靈層面上,期望達到環保和信仰相互輝映的目標。

[1] 參考文獻Incense 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in Singapore: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4 Dec;122(12):1279-84.

[2] 參考文獻 Incense Burn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Birth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among Term Births: The 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6 Sep; 124(9): 1487-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