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後,往往全家大大小小動起來,除舊佈新,把厚厚的塵埃掃出家門的同時,彷彿也把過去的陳積舊習一掃而空,以新的氣象迎接新的一年。但往往也就是這短時間、高密度、單一部位的反覆活動,造成了過年前後門診中的痠痛潮。
打掃過程從頭到尾,其實皆有可能造成各種不適。以〝拿抹布清潔高處櫥櫃〞為例,一開始裝水、提水桶及為了移動較重的櫥櫃,可能會因為姿勢不良、加上瞬間用力而造成腰背局部受力過大形成腰部扭傷、拉傷或甚至是脊椎滑脫、壓迫性骨病變;當開始擦拭後,長時間仰頭抬肩,輕者可能引起頸部及肩膀肌肉僵硬不適,有時甚至會延伸引起頸椎症候群伴隨著神經壓迫而造成雙手的麻木感;較嚴重者可能會因為瞬間的角度不當出力,造成肩頸脖子肌肉拉傷。擦拭過程及事後的清洗抹布等,皆需要反覆的手腕、手肘、下臂肌群不斷的反覆配合扭轉、出力,若加上各項工作間的休息不足,媽媽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不適便應然而生。
舉常見的媽媽手為例,其實此疾病全名為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Tenosynovitis stenosans of styloid process of radius/De Quervain disease),是因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肌腱和其鞘膜之間過度摩擦,而使纖維性鞘膜不正常增厚,而形成肌腱隧道之阻塞或緊縮。常見症狀為拇指基部近手腕處,無論是直接按壓或活動拇指時皆有疼痛,有時疼痛可能延伸至前臂,當使用腕部或手部工作時常會加重疼痛感,尤其當用力握住物品、或扭轉腕部時常常會加劇疼痛。一般治療方式有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含了初步的預防方法:減少過度使用拇指的張握壓扣等動作,多休息、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的動作,維持正確的姿勢;但因前來就診的患者,常常因為工作、生活所需,無法達成上述要求,因此常會進行其他保守治療,如急性期的口服非類固醇類(NSAID) 消炎止痛藥物,配合物理治療:熱敷、蠟療、電療、超音波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及發炎反應;另外較新的西醫治療方式則有將增生藥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水、維生素B12、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直接注射至上述病灶,以刺激肌腱自行修復、改善發炎腫脹的增生療法。
而在中醫門診中,常常遇到許多已長時間飽受疼痛困擾的患者,在進行許多保守治療後,因症狀改善幅度有限或症狀常常復發,而希望再另外配合針灸及理筋推拿手法。在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常常有非常不錯的療效進展。而除了上述治療方式,中醫的「微創針刀療法」,也提供了患者除了保守治療與手術兩者以外的額外選擇。
微創針刀是由朱漢章教授發明,改良自黃帝九針中的鑱針、鋒針及鈹針,將針灸用的針稍微加粗,模仿手術刀的刀刃,改良而成,發展至今已約有40 年歷史。因為常見的規格是約有0.5公釐的直徑與0.5公釐寬的刃面,不只有同於針灸毫針創口小的優點,且兼有西醫手術刀薄刃可以切鏟的功能,對於慢性軟組織損傷及骨質增生疾患有顯著療效。現在的針刀為了辨識與調整刀刃的方向,上端常有一葫蘆型的持柄,或是有一平面切面,且都設計成拋棄式的一次性使用針刀。微創針刀是針灸毫針與手術刀的結合,既兼具兩者優點,又彌補了彼此的不足,不只有同於針灸毫針創口小的優點,更兼有西醫手術刀薄刃可以有切割、切鏟、剝離的功能,不但對於慢性軟組織損傷及骨質增生疾患有顯著療效,而且創傷小,術後恢復快,能降低手術併發症的風險。
而針刀療法便是以針刀為工具為主要治療手段的療法,是將小針刀穿刺入皮後,在軟組織上施行治療,藉由穿刺、切割、剝離等方法,解除組織粘連、降低組織張力,解除過高張力的軟組織微創鬆解術,並還兼具傳統針刺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功效,在治療結束後,局部還會持續感受到痠脹的針感。除了上述的媽媽手可以微創針刀治療外,其他常用的臨床適應症還有創傷後的沾粘、手術後的沾粘、板機指、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梨狀肌緊繃、臀腿肩頸部肌肉筋結點、五十肩、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等等。
另外,並非所有上述症狀患者皆適合使用小針刀治療,禁忌症包含有出血傾向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症及其他凝血機能不全者)、有發熱傾向者、高血壓危象、局部皮膚破損、免疫不全者、惡性腫瘤、嚴重骨質疏鬆,出現廣泛性疼痛或多處壓縮性骨折者、孕婦。
在小針刀治療後,亦有以下注意事項需要醫師與患者共同注意:
- 1.無論有無出血,出針後,立即按壓施術點5-15 分鐘
- 2.功能檢查:術後需檢查施術部位關節的活動角度以及相關肌肉的主動運動功能
- 3.施術部位必須於四小時內不可碰水,4小時後則可沖澡或洗手,24 小時內於清潔後保持乾燥清潔,三日內採淋浴,勿泡澡。
- 4.治療前後24小時避免熱療或其他推拿等復健治療
- 5.治療後約隔7-10 天方可再度治療
- 6.治療療程視病況嚴重程度而定,少則一到兩回,多則六至十回。
- 7.施術後,前兩日局部疼痛有可能增加,當疼痛感較為減輕,即可適度局部活動
- 8.為防暈針,患者不宜空腹接受治療。治療時採取臥姿,比較不易暈針
- 9.慎防感染
小針刀治療結束後,盡量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讓損傷處完整修復,避免復發,並注意活動時維持正確的姿勢,同時配合肢體伸展和復建動作等,並注意姿勢保健,及出力、負重的姿勢。治療前的評估與治療後續若有任何不適或症狀變化,皆可與您的醫師聯絡與討論,並就醫檢查治療。
資料來源:
- 小針刀治痛有一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醫師黃敬軒
- 媽媽手之中西醫治療,北市中醫會刊, 16(4), 2010,陳朝龍(Chao-Long Chen)
- 論狹窄性腱鞘炎(媽媽手)的治療,北市中醫會刊, 17(1), 2011,姜禮樞
- 家事達人不痠痛,有效預防小撇步,奇美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振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