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醫師專欄】五十肩 之一 : 肩峰下夾擊(Subacromial Impingement) 及旋轉肌袖病變(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

一般人只要上了年紀,有肩膀痛、手臂抬不起來…..就人云亦云的說:得了「五十肩」,沒藥醫也不用醫!事實上,我們臺灣俗稱的「五十肩」,超過百分之七十,是肩旋轉肌袖( 學名 很少人聽懂, 只好隨俗稱五十肩) 出了毛病,大部分是可以成功的用手術治療的。

甚麼是「肩旋轉肌袖」? 原來在我們肩胛骨的上、後、前方,有四條不同的肌肉 ,其肌腱在附著於肱骨粗隆時, 會融合成一環套、像襯衫衣袖似的 包覆 肱骨粗隆及肩關節,解剖上稱為 肩旋轉肌袖 (Rotator Cuff)。旋轉肌袖有幫忙手臂抬舉的功能,同時也是維持肱-肩盂關節在活動中穩定的重要結構。

1972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肩關節大師 尼爾 (Neer),在多年的研究後,提出了肩旋轉肌袖的夾擊( Subacromion Impingement ) 的理論。原來,旋轉肌袖的走向須穿過肩峰下狹窄的三角形空間;手臂上舉、抬高過頭 的動作,會使旋轉肌袖 (尤其是 棘上肌) 撞擊到肩峰下緣。估計,一個人活到65歲,約有2百萬次 撞擊發生。這樣多的撞擊 終造成肌袖磨損;加上有些人因 肩峰特別下彎、或退化、長骨刺、或肌腱受過傷、血液供應不良……等因素,旋轉肌袖 會因撞擊, 先是發炎、水腫、糜爛,再來就破裂了! 造成了肩痛、無力、手抬不起來….。旋轉肌袖破裂後,就像套頭毛衣的頭孔,不會自行癒合,只會越破越大,修補只能靠手術。

手術只在肩膀切開小傷口( 微創手術),詳細檢視 旋轉肌袖 的病變, 加以清創、修補破洞…..,並徹底作好肩峰下減壓的手術。 術前,多半會以 磁振造影(MRI) 或 很好角度的棘上肌投射照(Supraspinatus outlet view),預估病變或破裂的程度;術後,指導病人作一陣子術後運動,幫助手臂活動,通常4~6週左右,就可恢復。

尼爾的這項手術法,在美國,已成為肩關節外科中作得最多、成功率也最高的手術;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接受這種手術,成功的治好了五十肩。

有肩痛困擾,尤其是抬舉無力、晚上痠得無法成眠的人,實在沒有必要一拖再拖,長期忍受痛苦與不便;好好的找醫師檢查、治療,快快回到正常的生活。

本文授權自書田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