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醫學名詞解釋–心身症 (Psychosomatic disorder)

心身症是一種由心理、環境、社會因素所引起的身體症狀或疾病,症狀常固定出現於某些器官上,而使器官發生功能障礙,如久未改善,也會造成器官之器質性病變。發生的原因與情緒壓力有關,例如、人際關係、情感挫折、學業壓力、生活上不愉快的事情、工作壓力等。症狀有身體疼痛、腸胃不舒服、心悸、胸悶、倦怠、無力、麻痺、吞嚥困難、頭痛、下背痛、噁心等,這些症狀可以衍生成疾病如濕疹、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癌症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氣喘、過度換氣症候群、心因性咳嗽、過敏性膀胱、陽萎等。

How to treat

要從多方面一齊治療,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包括藥物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家族治療、行為治療、肌肉鬆弛法、生理回饋法、藉自我控制及想像放鬆來舒解緊張情緒症狀。

 

精神官能性憂鬱症 (Neurotic Depression)

精神官能性憂鬱症會出現情緒低落、失喜樂感,睡眠品質不良、胃口不好或吃太多、做事打不起勁、疲倦、沒有自信、常後悔自責、無法專心、對將來感覺沒有希望等症狀。症狀嚴重度會起伏,常造成學業、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家庭生活的障礙。患者除了情緒症狀之外,也常合併有身體的症狀,包括:胸悶、呼吸困難、肌肉緊繃、噁心、腸胃不適、頭暈、體重減輕或增加等。

How to treat  

治療的方式有:抗焦慮劑、抗憂鬱劑等療藥物,輔以心理及行為治療,針對「心理」因素進行處理,需根據病患不同的狀況來選擇,經由適當的心理治療或行為諮商的協助,可以改善性格上的缺點,以增進人際關係、處理事情的能力,以緩解生活壓力與症狀。當患者有家庭或婚姻的不良狀況時,可加入婚姻或家族治療。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常擔心小事情或細節,責任感很高、常自責,想法僵化與固執,會重複做某些動作或事情,不斷檢視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要求別人持續的保證才能安心,常要花較長的時間去做簡單的工作。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輕微到嚴重,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根據研究估計,罹患強迫症的比率為100人中有2-3位,男女罹患率差不多,第一次發病大部分在二十五歲以前。

 

How to treat

運用多樣的治療可得到較好的效果,包括藥物、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現在有很多藥對強迫症是有效的,包括抗憂鬱劑、抗焦慮劑,然而,單靠藥物是很難使所有症狀去除的,必須並用其它治療方式以增加療效。

研究顯示「暴露與不反應」是治療強迫症的有效方法,讓患者處於那些害怕、焦慮的情境當中,然後鼓勵病人對抗那些因害怕或緊張所致的強迫行為。當一次又一次的重覆練習,強迫症患者可學習到「如果不做那些儀式行為,也不會有壞事發生的!」。且學習如何對抗強迫想法、衝動,使患者避免習慣性的強迫行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為取代。在某些時候,也可以做個別家庭治療,治療者可促使家人與患者一起努力以改善家庭關係,減少衝突,維持居家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