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 52歲, 某企業主管, 身體狀況一向健康良好。二個月前, 在如廁時發現竟然解出鮮紅色的小便。驚訝之餘立刻到醫院求診, 經過詳細檢查之後, 發現是膀胱內長一個腫瘤, 研判結果是早期的膀胱癌, 醫生建議以手術來治療。手術後的康復情形相當良好, 張先生也定期回醫院接受膀胱內化學藥物及膀胱內視鏡的追蹤複查。
李小姐, 28歲, 某公司職員。一星期前因公到南部出差, 卻遇上高速公路假日大塞車, 被困在車裏3 、4 小時, 回家後急忙上廁所, 結果發現解出來的小便是鮮紅色。之前李小姐就覺得小腹常隱隱作痛, 有尿意卻解不出來的情況。李小姐當晚就到附近診所看病, 醫師診斷是急性膀胱炎, 並開藥給她服用。三天後李小姐的症狀就全好了。
王小弟, 8 歲。星期天父母帶他出去玩, 王小弟除了玩得很高興外, 還把整包糖果都吃光。星期一上午王太太發現寶寶的尿居然是紅色的, 王太太嚇壞了並趕緊送醫院檢查, 醫生聽完王太太的敘述後, 囑咐先作驗尿檢查。發現結果正常, 於是醫師向媽媽說明, 可能是吃太多含有紅色色素的糖果所造成, 並不是泌尿系統有不正常的出血, 也不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血尿,顧名思義, 就是尿中有血。血尿可以因為各種不同的疾病發生, 是顯示泌尿系統疾病的一個徵兆。就像前述的三個案例一樣, 雖然都有紅色血尿的情形, 但各自所代表的意義卻有很大的差別。為了鑑別血尿的真正原因, 通常病患都必需接受一系列的檢查。
血尿若按出血程度來分, 可分為全血尿和顯微性血尿兩種。全血尿是指肉眼一看就是血紅色的血尿,而顯微性血尿則是指尿液在以肉眼觀察時是正常的淡黃色,但是以顯微鏡檢查時,能看到尿液內含有異常數量的紅血球。正常尿液在經離心處理後, 以高倍顯微鏡觀察時, 在一個視野內可以看到0-2 個紅血球, 換言之, 若看到3 個以上的紅血球時, 就是顯微性血尿。值得注意的是顯微性血尿和全血尿都是代表泌尿系統不正常的出血, 皆必須進一步的檢查。
看起來是紅色的尿液就一定是血尿嗎﹖也不盡然, 就像案例三的王小弟, 因為吃了大量含有紅色色素的糖果, 造成紅色的尿液, 令父母虛驚一場, 這種情形被稱為” 星期一上午的血尿 “。有些藥品, 食物會使尿呈紅色, 但是尿液檢查時看不到紅血球。此外, 比較特殊的情況是因為尿液本身酸鹼度、滲透壓的改變, 使得尿液中的紅血球被破壞造成溶血, 如此一來就無法在顯微鏡檢查時看到紅血球, 所以在檢驗尿液時還要注意是否有潛血反應。
由於泌尿系統出血位置的不同, 會使排尿時看到血尿的時機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因腎臟、輸尿管、膀胱的出血所造成的血尿, 在排尿時從頭到尾都可看到紅色的尿液, 稱為全段血尿。如果是前段尿道出血, 則只有排尿初期可看到紅色的血尿隨後尿液就轉為淡黃色, 稱為初段血尿。如果是後段尿道或膀胱頸的出血, 則是在排尿最後才會有血尿的症狀, 稱為末段血尿。在女性, 由於尿道很短, 不會出現這麼明顯的差別。
造成血尿的原因很多, 只要是泌尿系統的疾病, 像是腫瘤、發炎、結石、外傷等都可能造成血尿的症狀, 所以血尿的病患應接受詳細的檢查。像前述的案例一和二, 就是很典型的病例, 據統計結果顯示, 約4%的血尿病患是因惡性腫瘤造成, 所以血尿可能是惡性腫瘤的早期徵兆。目前在泌尿外科門診的病患中, 約有6-7%的病患有血尿的症狀, 可見血尿實在是一個不可輕忽的問題。
當然, 隨著各種不同的病因, 血尿的病患會合併有各式的症狀, 比如腎臟炎的病患, 可能會合併有蛋白尿和發燒的病史; 膀胱炎的病患會合併有頻尿、尿急、下腹疼痛的症狀; 結石的患者則會有明顯的腰部疼痛; 膀胱癌的患者則可能只有血尿而沒有其他任何的症狀, 這些不同的症狀都可以幫助醫師在診斷時做參考。
其餘較特別的原因如運動性血尿, 有些運動員在激烈的運動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尿。這種情形下, 詳細的詢問病史可能要比檢查還重要。有些子宮頸癌的病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造成放射線性膀胱炎, 會合併有反覆發生的血尿, 出血程度輕時可以藥物或高壓氧治療, 嚴重時必須手術治療。另外有些闌尾炎的病患因其發炎的闌尾影響到輸尿管, 此時病患也會出現顯微性血尿的徵象, 和輸尿管結石很類似, 要靠醫師詳細檢查才能判斷。
對血尿的病患, 除詳細的問診和身體檢查之外, 進一步的檢查是必須的。一般性的尿液檢查是診查的基礎, 其他較重要的檢查有靜脈腎盂攝影、腹部超音波檢查、尿液細胞學檢查和膀胱內視鏡檢查。必要時還可能做腎臟穿刺等等複雜的檢查, 約有10% -20%的病患在做完檢查後還是無法確定血尿的原因, 應定期追蹤複查, 女性在月經期間則不應做尿液檢查, 需在月經期完2-3 天後再驗尿檢查。
有關血尿的治療, 則是針對其原因給予適當的治療, 在原因未查出來之前的止血藥物, 對改善病患的症狀有幫助。但千萬不能以血尿消失而不做進一步的檢查, 這樣很可能錯失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的機會。血尿是人生路上的紅燈, 應停、看、聽清楚後再上路, 才能保持人生路上的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