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的嬰兒於出生後三到六個月左右,視覺與立體感逐漸發展,使得眼睛無論注視任何方向時,都能讓影像投射至正確的位置,獲得單一且清晰的影像。但是約有2%的嬰兒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兩眼協調出了問題,影像無法投射至正確位置,造成雙重影像;但是小孩的適應力特強,可能會將視力較差的一眼壓抑住,長久下來,斜視就變成弱視了。斜視雖然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但比例相當低,不用太擔心。
斜視依眼睛偏斜的方面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及下斜視四類;若依發生的年齡來區分,可分先天性斜視及後天性斜視兩類,一般斜視發生於出生後六個月之內,稱為「先天性斜視」,六個月之後發生的則稱為「後天性斜視」,因為出生後六個月之內是視力及立體感發展的關鍵期,所以先天性斜視如果不能早期發現治療的話,可能會轉變成弱視的問題,而且還會有眼球震顫的現象。
有些人在小時候有鬥雞眼的現象,但等到年齡較大時眼睛就自然變好了,那是因為東方人鼻小較寬、扁,又有特別的內眥贅皮,讓眼睛看起來像鬥雞眼,但實際上眼睛的協調性是正常的,我們特稱之為「假性斜視」,這類小孩在鼻樑逐漸高挺之後,斜視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和真的斜視是不一樣的。
內斜視:
內斜視是最常見的一種斜視,患者可以一眼或雙眼聚向鼻側,就是俗稱的鬥雞眼。有些人是因為高度遠視所造成的,這時只要戴眼鏡矯正,達到放鬆睫狀肌的調視力就可以改善。其他的內斜視,可視其程度,利用稜鏡或手術方式來矯正或治療;如果是先天性內斜視,為了維持視力的正常發展,最好能在一歲半前即接受手術治療。
外斜視:
外斜視就是俗稱的脫窗,表示眼睛有一眼或雙眼偏斜到外側。一般來說,發生的年齡較晚,而且程度是漸進的;剛開始父母會在小朋友心不在焉,或疲倦的時候發現。另外,在光線較強的地方,患者常會閉上不正常的那一眼,但是若精神集中時,外斜視又不復存在,這一時期特稱為「隱斜視」。當年齡增大,眼球內聚力降低,外斜的角度便趨於穩定,就到了要手術治療的時機。所以外斜視初期的治療是以預防弱視為主,等到視力及外斜角度穩定後,還是要以手術來治療。
上斜與下斜視:
上斜視與下斜視所佔的比率較少,成因也較複雜。上斜視就是不正常眼比正常眼高,病童通常會以歪頭、斜頸等姿勢來減輕上斜視的程度;下斜視很少是先天性的,通常伴隨著有其他原因,像是外傷、甲狀腺分泌異常等,造成下直肌纖維化而產生。治療的方式,端賴發生的原因而有不同。
假性斜視:
假性斜視是因為鼻側的皮膚遮靠住眼白的部分,使得外觀看起來像鬥雞眼,等到三歲以後鼻子長高了,假性斜視的現象就自動消失。因此,坊間就以訛傳訛,認為真的斜視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這些錯誤的觀念,造成有些病童因而坐失了治療的良機;另外,假性斜視也有可能於日後產生真的斜視,所以定期檢查是必須的。
治療:
斜視的治療主要包括有屈光不正的矯治,遮眼治療法,斜弱視訓練儀,以及手術治療,一個完整的斜視治療可能必須綜合各種方式加以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屈光不正的矯治可以防止因屈光不正所造成的斜視及弱視,遮眼治療法是強迫病童使用不正常的眼睛,使其受到影像的刺激而能正常發育;斜弱視訓練儀可促進兩眼運動的協調,使影像投射至正常位置,等到視力及影像投射都能正常發育之後,再以手術的方式做根本的治療。有一點必須提醒家長的,斜視手術並非都可以一次手術就完成,有時必須進行多次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斜視的治療除了要醫師的技術外,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耐心以及充分配合。
結語:
當為人父母發現小孩的眼睛不正,或有歪頭、斜頸的現象,或則在強光下有瞇起一眼的習慣時,都應帶至眼科專科醫師徹底檢查。若發現有斜視的現象時,就應接受治療。治療的目的有三,一是防止弱視,促進兩眼協調;二是矯正眼位偏斜,增進美觀;三是找出其他導致斜視的合併症。因此,家長若發現小孩有斜視,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誤信傳言,以為斜視會自然恢復,而延誤治療時機。
案例:
林小弟,7歲,由父母親陪同而來,主訴看書不專心,看遠方或心不在焉時眼睛會往外飄,於室外陽光大時會瞇起一隻眼睛看東西,這種現象開始於三歲左右,而且出現次數愈來愈頻繁。
這是個典型間歇性外斜視的病例,是所有外斜視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生於3歲左右,剛開始眼睛外斜的情形偶爾出現,一般都是發生在遠眺前方,若有所思,或做白日夢時,不幸的是這種「脫窗」的情況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愈益頻繁,逐漸轉為看遠固定有眼睛外斜,但看近物一般來說較不會發生,但是讀書視物無法持久,看一段時間就覺得疲勞,有些人還會合併有近視及散光的情形。
患者除了有斜視的情形,因為身體有自我調適的機轉,會加強眼球內聚的力量,間接引起瞳孔收縮及近視度數增加,因此少數病人瞳孔比起一般人來得小,近視度數不斷加深,而且度數一日數變,這是由於睫狀肌過度收縮所引起。
間歇性外斜視如果從小就發生,則斜視的眼睛會被壓抑有可能造成弱視的結果,若是長大以後才發生,則會有雙影,或是近距離閱讀易於疲勞的困擾。
間歇性外斜視根據看遠,看近眼睛外斜的程度可分為三型,包括外張過度、內聚無力及基本型。治療的方式分成手術及非手術治療。
若外斜情況僅偶而出現在遠方視物時,可先矯正近視及散光,並且訓練眼球內直肌的力量,增強內聚的能力。
若合併有弱視的情形,在九歲之前,可先以遮眼療法加以治療,但如果外斜出現的頻率愈益頻繁,則仍應以手術治療為主。
手術治療最好能夠延遲至4歲以後,如此才可以確定正確的視力以及斜視的角度,手術才能畢其功於一役,但必須注意的,通常外斜視手術後,初期會有輕微內斜視的情況,是屬於正常範圍,但若內斜角度過大,或是殘存外斜角度太大仍有可能必需接受第二次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