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精神病的患者們是很特殊,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種精神病態,罹患的人數頗多,造成個人、家庭及社會之困擾尤巨,甚至與所謂社會邊緣人的特質亦多所相近,其自殺死亡率雖不若憂鬱性精神病來得高,但一般性的自殺、自傷、和自虐的比例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值得社會大眾了解和關懷。
邊緣型精神病的患者他們在情緒、行為、人際關係和自我形象上均極不穩定,例如:開始想要到學校唸書,過了一周又想要到他鄉找工作,再過一周又想要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或經常問自己:「我是誰?」「生活的意義在哪裡?」等。他們也無法把愛與恨、好與壞等兩種極端面,協調性的置於自身之形象以及對外界人物的形象中。
舉例來說,如果他們對某人產生愉悅感,則會感覺此人是百分之百的好人,但是如果他和此人的交往突然感到受挫,又會立刻感覺此人是百分之百的壞人。因之在他們的對外關係中,只有黑或白其中的一面,而無法並存或混合為灰色,這在成人和現代的社會中,對人處事愈發需要妥協溝通、圓潤彈性的原則才能融洽和諧,或至少不滋生事端的重要性上,他們顯然是永遠格格不入的。
非但如此,邊緣型精神症的患者其情緒經常莫名其妙的失控或衝動難抑,不僅外人,有時自己都感覺自身捉摸不定或無法預測,經常無端發怒,且常在不適當的場合發作而令人錯愕。在其情緒起伏時,會以揮霍金錢、淫亂、賭博、濫用藥物或酒精、扒竊、暴飲暴食或自殘身體的型態表現出來,在平時亦經常反覆的做出自殺或自傷性行徑,諸如作態性自殺,反覆發生不該有的意外事件,或與人打鬥而不自量力。
在醫院的急診室或病房內最常見到的自殺者,他們三不五時就割腕或往身上到處切、割、刺,使傷口活像花枝雕紋般,或者動不動就吞了一整瓶安眠藥,拿打火機或香煙燒自己皮膚,甚或異想多端,用針打空氣入體內、敲破溫度計服用其中水銀者,大部分時候均發現是具有邊緣型精神狀態的人們。簡言之,此類患者大部分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反覆想自殺,且多半時候不是真心想結束生命或就此了斷,在自殺的行為發生後反而有種暫時解脫痛苦的鬆弛感。
再者,由於此類人們的情緒非常不穩定,由正常情緒轉變到憂鬱、煩躁或焦慮,通常僅需數小時,極少會超過幾天,之後又恢復正常若無其事狀。這種情緒高低起伏的現象有時會被人誤以為是有躁鬱症的傾向,但實際上躁鬱症的患者很少會有如此快速的情緒更迭,而是處於躁或鬱期持續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正因為上述種種,邊緣型精神病患者之人際關係常處於緊張而不穩定的狀態。他們的交友態度變化極大,有時既推崇、又詆毀、或操縱他人,翻臉像翻書似的而無法自控。另一方面,他們則無法忍受孤獨,有時瘋狂的逃避孤獨,每當獨處時便顯得憂鬱或煩躁,例如某些男性患者會每天打數十通電話給女友,如果沒有立刻找到其女友,就會陷入恐慌或憤怒的情境之中,進而要求對方把整天的行蹤都解釋給他聽。但當他們在人群堆裡時,仍自覺有空虛和無聊的感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很多當事人一旦處在他們自認為是壓力或挫折的情境下,時常會有短暫精神崩潰或瓦解的情形,例如會有妄想和聽幻覺出現,此時之病態性自殺意念和行為更多,常被醫師建議入院治療以防意外發生。
在醫療工作上,此類病人亦多為醫師眼中的麻煩製造者,有人將此型病人稱為「精神癌」,在醫病關係上不穩定。病人常有不恰當的親近行為,諸如不斷問醫師一些無關醫療的個人隱私問題,像是住在那裡?結婚了沒?有幾個小孩?等等,最後則常在醫師的反移情作用或失去耐性下懷恨醫師,而以自殺的行為表明對抗醫師,或自認受辱而威脅自殺,造成極大之醫療困擾,更值得各科醫師注意。據統計,此類具邊緣型人格特質的人幾乎佔據了就醫人口中的將近一成數目,因不滿意醫療而致醫源性自殺的比例亦不低,尤令人怵目驚心。
邊緣型精神病或邊緣型人格型態的患者也常具有一些類精神分裂型和歇斯底里型的人格特質,而三者之間共同使用很多病態的心理機轉。另外,此型的患者其家族三等親成員中亦常散佈有其他大類的精神疾病患者,包括躁鬱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與很多種類的精神官能症,是故其遺傳的傾向亦十分明顯。但為何在體質上兼具各類精神疾病一點特質的此症之自殺率那麼偏高,其病程本身所造成的續發性憂鬱和功能障礙又促成其多少自殺的意念等,仍待廣泛的了解和研究。
近年來發現抗憂鬱藥物有時對此症的患者之情緒不穩定狀態很有幫忙,但由於患者本身就有高度自殺和藥物濫用的傾向,這些藥物的使用必須十分小心,否則治療不成,反被他們拿來做為傷害自己的工具。持續而具體的醫療和照顧才可能對他們有實際的幫助。大部份的精神科醫師都認為此類患者的治療是一種無止盡的過程,最後仍需集中在探討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而儘量避免形而上的精神分析,並同時進行環境和職能治療,而所有的治療工作需長期的做才能奏效。對於反覆出現的自殺徵候更必需長期面對處置,以免造成一次令人遺憾的成功性自殺。
所幸此類患者之智力功能常能保持常態,在一較具限制性、組織嚴密分明或較不屬抽象之環境下,有時反而適應得更好,自殺的行為也較少出現,因之若能適當利用環境因素配合醫療,也許會有較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