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印象中“蜜月期膀胱炎”“細菌性膀胱炎”“出血性膀胱炎”是常聽到的病名,顧名思義,多少能了解病的大概,但是對於間質性膀胱炎似乎相當陌生,也無法由病名得知,到底它是什麼樣的疾病,究竟什麼是間質性膀胱炎呢?它與一般的膀胱炎又有那裡不同呢?
首先,一般的膀胱炎如最常見的細菌性膀胱炎,其發炎的所在是膀胱的黏膜,呈現出紅、腫、血管充血等情形,而間質性膀胱炎發炎的位置卻是在黏膜的下層,介於黏膜與肌肉層之間,這是就解剖學而言。
從原因而言,一般的膀胱炎可能因為細菌、化學藥物、放射線或抗癌藥物所引起,而間質性膀胱炎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是膀胱淋巴腺阻塞、小動脈痙攣,甚至是細菌引起,只是無法從檢驗室中培養出細菌而已,也有人認為是自體免疫病,如僵直性脊椎炎或甲狀腺炎,因為自己的身體對抗自已的組織,引起發炎的反應,既然有如此多的理論推測,就表示沒有一定的原因,所以說間質性膀胱炎的真正原因不明。
就病理學而言,一般的細菌性膀胱炎痊癒後,甚少引起膀胱容量的減少,除非是因化學藥物傷及深層組織或因放射線照射傷及肌肉,而間質性膀胱炎會有膀胱潰瘍的形成,且因經常復發,久而久之會有膀胱容量減少,這也是間質性膀胱炎病患有“頻尿”的原因之一。
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包括頻尿、夜尿、小腹疼痛、血尿等,有時候會有尿急的現象,與一般細菌性膀胱炎,就症狀而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急性膀胱炎多伴隨小便時尿道疼痛、灼熱,且發炎厲害時,血尿會很明顯,而間質性的血尿多半是在憋尿後出現,真正的區別有時須靠尿液檢查發現在白血球增多,尿液培養出細菌來證實是細菌性膀胱炎而非間質性膀胱炎,但女性尿道症候群也有著與間質性膀胱炎相類似的症狀,除了膀胱鏡檢查外,最典型的間質性膀胱炎症狀是頻尿、夜尿、小腹脹痛。
此外,女性病患滿十八歲以上,症狀斷斷續續有一年以上也是診斷的條件,最能作鑑別診斷的還是膀胱鏡檢查,病患可以在有麻醉的情形下施行,可以觀察到病患的膀胱容量減少,有典型的潰瘍,或者在膀胱經灌水擴大後再放出水分,可見膀胱黏膜下到處都有點狀出血,有時出血會集中在一起,呈現一團團的現象,如果作切片檢查,會有肥胖細胞增多的現象。
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18-45歲的女性,男性也會有,但比例上與女性比較,僅為1:9,此種膀胱炎往往在門診時便可看出些端倪,病患多很緊張,愁容滿面,有些神經質,有時候會對症狀的描述反反覆覆,喋喋不休,晚上也較不易入睡,到底是因為不斷的頻尿、夜尿、下腹漲痛而使得這類病患變得較神經質、緊張、不安或是因為上述的個性造成了頻尿、夜尿等症狀。孰是因孰是果,至今還未有定論。
至於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不外乎口服藥物使膀胱不至過度收縮,使情緒鎮靜,另外也可以用水來擴張膀胱,使頻尿、小腹漲痛的情況改善,也可以灌一些DMSO或硝酸銀葉藥物,如果膀胱容量實在太小,也可以用腸子當作膀胱,擴大容量,也有人使用膀胱神經分解術,來控制症狀。
由於間質性膀胱炎的發病原因並十分清楚,治療的重點也多在症狀的解除,甚至有人認為“無藥可救”,而自艾自憐,徬徨終日或緊張兮兮,事實上現今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多能達到相當的效果,過度憂慮對病情並無好處,病患應該多走出戶外,放鬆心情,面對陽光,滅少心頭負擔,才能面對較積極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