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二、水晶體的構造:
三、水晶體的功能:
四、分類:
五、症狀:
六、檢查:
七、治療:
八、手術前評估:
九、手術方法:
十、人工水晶體與白內障手術後視力的恢復
十一、併發症:
十二、術後護理及追蹤
十三、白內障的預防
一、前言:
白內障是指眼睛的水晶體原本清澈透明,卻因某些因素影響,變成混濁而影響視力的一種疾病。隨著醫藥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因為患白內障而導致視力障礙的人口亦逐年增加。老年性白內障是導致老年人失明及視力減退的主因,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一千五百萬人因白內障而失明。所以白內障的預防與治療,對於防範失明及生活品質的提昇,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水晶體的構造:
水晶體是眼球內一個很重要的構造,它是一個具有雙凸透鏡形狀的透明體,前面較平後面較凸,前方直接於虹彩後面(也就是瞳孔後面),後方接著玻璃體窩,它的邊緣稱為赤道部有許多睫狀體小帶的纖維附著,將水晶體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至於隨眼球的轉動而飄移不定。
水晶體終期一生都一直在生長,它的大小和重量會隨年紀而增長,剛出生時大小約直徑6.4mm,前後徑3.5mm,重約90mg;成人時大小約直徑9mm,前後徑5mm,重約255mg。水晶體在正常新生嬰兒是無色透明、精細柔軟的組織,可是隨年紀的增長,內部會逐漸成淡黃色而硬化,年紀越大硬化程度越大且顏色更深。
正常水晶體沒有血管也沒有神經,所需養分完全靠房水供應,其組織中蛋白質佔了35%,比其他組織的蛋白質多,隨年紀的增加,不溶性的蛋白增多,可能與水晶體的混濁有關。
水晶體分為中央的水晶體核及周圍柔軟部份稱為水晶體皮質,水晶體的外層為無色透明膜,稱為水晶體囊,分為前囊和後囊,在前囊下有單層的立方形上皮細胞稱為水晶體上皮,後囊則無,水晶體上皮會分裂分化並且往邊緣赤道部移動,逐漸喪失細胞核而變成纖維,越老的纖維越移到水晶體的中心部份,形成水晶核。這些纖維有一定的走向及排列,在前極形成一個Y字型的接縫,而在後極形成一個倒Y字型的接縫。
三、水晶體的功能:
水晶體在眼球中有兩種主要的功能,一是屈光(refraction),因其清澈透明且具有15-20屈光度的屈折力,能使光線透過並且聚焦於視網膜上。另一功能是調視作用(Accommodation),眼睛看遠看近時的調節,就是靠水晶體的厚度改變,導致屈折力的改變,使眼睛在看遠及看近時能夠同樣清晰。
眼睛在看近物時,睫狀肌收縮,睫狀體小帶放鬆,水晶體靠自己的彈力而前後徑增厚,增加了屈折力,近物就能清楚呈現。隨著年紀增加,一般到了四十歲左右,水晶體的硬化導致彈力降低視近物不易調節,就是所謂的老花眼。
另外,水晶體對紫外線(尤其是紫外線A,波長300nm-400nm)的吸收力很強,可以防止紫外線照射到視網膜,導致視網膜的傷害。
水晶體本身有複雜的新陳代謝過程可以維持其透明性,它通過囊膜吸收房水中的營養物質並排出水晶體內代謝的產物,如果房水的成份或水晶體囊膜滲透性發生改變或有某種因素影響它的代謝過程就會引起水晶體混濁,形成白內障。
四、分類:
白內障的分類方法很多,有的以年齡來區分(先天性、發育性、老年性),有的以水晶體混濁的位置來區分(核性、皮質性、囊下)有的以混濁的成度來分(初發期、未成熟、成熟及過熟期),有的以白內障發生的原因來分(老年性、外傷性、代謝性、中毒性…)。
臨床上,以白內障的成因來分最為常用,依照其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一)老年性白內障:
多見於50歲以後,發病率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有統計指出其盛行率在65-74歲人口中為50%,在75歲以上為70%。在所有白內障患者中老年性白內障佔了大多數。老年性白內障的病因是多重因素的且至今還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水晶體本身老化有關。水晶體隨年紀增長,會增加重量及厚度,但調視能力卻降低,新形成的纖維往中央水晶體核壓迫變硬,化學成份的改變造成水晶體蛋白的變性及色素增加,減低了水晶體的透明度,造成了水晶體的混濁。臨床上老年性白內障可分為皮質性、核性和後囊下白內障三種型態。
(1)皮質性白內障:
水晶體皮質內離子的成份改變及水晶體纖維的含水增加會導致皮質混濁。皮質性白內障通常位於水晶體兩側而且經常沒什麼症狀,對視力的影響取決於混濁的位置是否阻檔到視軸。皮質性白內障根據病程的進展可分為以下幾期:
初發期:早期水晶體混濁多出現在周邊部,形成灰白色楔狀混濁,尖端向瞳孔中心。此時水晶體大部分仍然透明,且瞳孔區尚未受影響,所以一般不影響視力。
膨脹期(未熟期):水晶體皮質因吸收水份而膨脹,虹膜會被往前推,前房會變淺,這時容易發生急性繼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成熟期:水晶體膨脹現象逐漸消失,前房又逐漸恢復正常,但水晶體全部變混濁。此時是白內障摘除手術最好的時機。
過熟期:成熟時白內障之後,水晶體皮質分解液化成乳狀物,硬化的水晶體核下沉。整個水晶體的體積縮小晶體囊皺縮,水晶體核下沉,稱為Morgagnian Cataract。水晶體皮質滲出到前房會引起過敏性葡萄膜炎或晶溶性青光眼的併發症。
(2)核性白內障:
此種白內障從水晶體中央的胚胎核開始,漸漸向周圍的成年核發展,呈黃褐色混濁,愈近中央部份混濁越深。此種白內障發展極為緩慢,經常兩側發生,且對視力影響不大,可以保持相當久的良好視力,對看遠視力的影響比看近視力大。
核性白內障因為水晶體核硬化造成屈光指數增加,會造成近視度數明顯增加,所以會使有些老花眼的人,突然可以不戴老花眼鏡也可以看書寫字,稱為”第二春視力”,事實上這只是老年核性白內障發展過程出現的暫時現象。隨著水晶體的混濁,視力還是會繼續下降。另外因水晶體核及皮質屈光指數急遽改變,會造成單眼複視的現象,而水晶體核的逐漸變黃色會導致對色彩區別能力降低。
有時在近視的患者,其水晶體核硬化後,近視度數會在短時間內急遽增加,又稱為晶體硬化性近視。
(3)後囊下白內障:
此種白內障發生的年紀比核性或皮質性白內障還年輕,水晶體混濁的位置在後皮質層且經常位於視軸上,所以輕微程度也會造成視力的影響。
患者會抱怨在強光下會有眩光及視力模糊,因為瞳孔的收縮(如強光下,視近物的調視作用及點縮瞳劑)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