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綿綿,乍暖還寒的季節裡,是孩子們最容易生病的時候。幼稚園已經開學,他們在有限的空間裡親密接觸,不知主動隔離,很快使病原散布,所以這段時期,也是傳染率最高的時候。本文就0歲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疾病分作呼吸、腸胃、皮膚、泌尿、過敏五大系統探討春季幼兒常見的疾患,提供老師及家長作為參考。
呼吸道疾病
俗稱「感冒」的急性鼻咽炎或咽喉炎,無疑是最常見的。引起
感冒的病毒超過200種,所以可能反覆出現類似症狀。其中,鼻病毒居首位。其他則有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年齡愈小症狀愈嚴重,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和食慾不振。病程大約一週,若疾病持續太久,或高燒不退,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或淋巴腺炎。單純感冒沒有特效藥,只作症狀緩解的治療,當有併發細菌感染時,才需給予抗生素。
「哮吼症」,是最戲劇化的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的症狀有三:
聲音沙啞、咳如犬吠、吸氣喘鳴。致病原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為主。病毒感染造成咽喉聲帶水腫,才會有上述典型症狀。哮吼常發生於傍晚和夜間,父母眼見原本只有輕微感冒症狀的幼兒,越夜越咳嗽喘鳴,往往非常緊張。建議家長將孩子帶到充滿濕熱蒸氣的浴室,可使症狀減輕。但如果孩子高燒煩躁,可能併發細菌性會厭炎,其進展惡化極速,甚至可能氣道阻塞死亡,必須送急診。
腸胃系統疾病
根據統計,每一個孩子在五歲之前,至少會得到一次「輪狀病毒」感染。有的發生腸胃炎,有的不表現症狀。全球每年有88萬名兒童因感染輪狀病毒死亡,而且輪狀病毒與其他腸道傳染病不同,它完全不因為經濟及衛生條件改善而絕跡,所以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它仍是兒童最常見的腸胃炎病原。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典型症狀包括嘔吐、發燒和腹瀉。由於三項症狀都使身體消耗水份,所以急性期容易脫水。其死亡病例大多數都是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和休克引致。因此,補充電解質水溶液最重要,同時輪狀病毒破壞乳糖,所以應暫時停用乳製品。在台灣地區,每年秋末到初春是盛行季,預防的方法應勤洗手。學校或家中患兒嘔吐,務必擦拭牆角,桌椅腳上的噴濺飛沫,以免病原留存,傳染他人。
幼稚園的老師,一定經驗過,大約四分之三的兒童曾經抱怨「腹痛」。常見幼兒抱著肚子,皺著眉頭蹲下來,過一會兒,又活蹦亂跳四處遊走,完全忘了剛才的肚子痛。這類型的的腹痛,在生長期的幼兒很常見。它是一種反覆發生但良性的症狀,稱為「慢性反覆腹痛」。起因於腸道蠕動不規則且協調不佳,以致絞在一起產生痛感, 等絞痛過去後,又恢復正常。如果幼兒發育良好,沒有貧血,每次腹痛不超過15分鐘,無需進一步檢查。保養方式,應避免冰冷尤其是汽泡飲料,以免刺激發作。但是合併嘔吐,發燒,或持續疼痛超過半小時的腹痛,可能隱藏臟器發炎病變,必須就醫。
皮膚病患
「水痘」是春季好發的疾病,它可藉咳嗽飛沫及接觸傳染,所以在團體中,一個人感染,就足以威力四射。而且它的潛伏期長達三週,所以被傳染了還不自知,在發疹的前兩天已經有散布病毒的可能性,令人防不勝防。
幸好在幼稚園年齡的孩童發生水痘,通常只是皮膚出疹,輕微發燒,大約二週就痊癒,反而在成人或嬰兒發生水痘可能併發肺炎、腦炎、腦膜炎。治療水痘發燒,不宜使用阿斯匹靈以免引致雷氏症候群的肝腦病變。預防之道,可以在滿一週歲後打水痘疫苗,其免疫期長達十年以上。萬一孩童罹患水痘,應留置家中隔離,直到所有皮疹都結痂乾燥才沒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由腸病毒家族的科沙奇病毒引起,傳染力很強,經過前幾年的腸病毒疫情之後,大家最怕腸病毒蔓延被迫停課。台灣地區每年四月進入腸病毒的好發期,但是事實上腸病毒的零星病例全年皆有。今年暖冬,預料盛行期可能提早,衛生醫療單位正密切監測中。
手足口病初期病灶在咽峽,出現紅斑、水泡再破皮潰瘍,嬰幼兒往往不會述說,流口水拒食,偶而有輕微發燒,家長帶去就診才發現咽喉早已潰瘍。接著手掌、腳掌、膝蓋、臀部也有紅斑和水泡、但不破皮也不痛。病程通常一週內自行痊癒。僅有特殊的若干株病毒如科沙奇B3、B5和腸病毒91型,會轉移侵入心肌和腦幹,造成重症。如果,嬰幼兒有嗜睡,嘔吐和手腳抽搐現象,應迅速就醫。
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是幼兒突然發燒的重要病因。所以嬰幼兒如果沒有喉嚨痛,鼻塞等呼吸道症狀,或耳朵痛,頭痛等中耳炎症狀而發燒,應該檢驗尿液,是否有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液中白血球,紅血球都會增加,幼兒頻尿,解尿疼痛。尿道炎常因男童包皮藏垢,紅腫發炎,甚至流膿。治療需使用抗生素,並追蹤尿液直到療程結束。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可能有先天或後天的泌尿道畸型,需做超音波或膀胱攝影等進一步檢查。
「緊張性頻尿」是一種心理起因的症狀。幼童為了引起別人注意或者排解心理壓力,頻頻上廁所。膀胱處於緊張狀態,容積縮小,如果老師和父母加以注意和責備,反而使症狀加重,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驗尿液是否感染,做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腎臟畸型,才能正確診斷。
過敏性疾病
春天溫差大,花粉多,是過敏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過敏性鼻炎」是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清晨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患童常睡覺時打呼或張口呼吸,平日揉鼻子,流鼻血,或因鼻水倒流到喉嚨,而不自覺的清喉嚨和咳嗽。由於過敏原來自空氣的灰塵、花粉、黴菌和溫差刺激,所以很難防範,症狀斷斷續續,該不該用藥,成為照顧者困擾的抉擇。一般建議,只是晨間短暫有症狀,可以不用藥。使用生裡食鹽水沖洗也能減輕不適感。但是如果鼻腔內經常阻塞,鼻涕轉為黃濃,可能併發鼻竇炎,必須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困擾六歲以下的兒童,每個兒童的惡化因素可能不同,例如有的患童在乾冷的冬季搔養最烈,有的人在流汗的夏季皮膚最差,有的人在氣候不穩的春秋難受。幼兒皮膚患處集中在臉上,尤其眼睛及口鼻四週和雙頰常見搔養紅斑和抓痕。學齡兒童的好發部位改變,常在肘窩、膝窩及手部。
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原來自於食物和接觸,日常保健宜避免清潔劑或肥皂等刺激物殘留在身上,衣著寬鬆透氣,患部可擦油質或乳霜保濕,嚴重部位可塗類固醇軟膏。所幸大多數患者,在六歲之後症狀減輕,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