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變天,亂相不安的狀況層出不窮。自然界的變天,天氣變化加大,各種細菌、病毒也蠢蠢欲動,爭相的找個寄主肆虐一番。輪狀病毒也是不安分的一份子,到處找一些不重視乾淨的傢伙當作對象,藉機一個傳給一個的達到散播的目的。此時,最苦的可是被侵襲的嬰幼兒與照顧這些未來主人翁的長輩們了。
輪狀病毒感染,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冬季腹瀉」。顧名思義,它通常是季節性的感染,主要好發於冬天的季節。大人小孩都會感染,不過一般大人較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小孩,尤其是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時,症狀會比較明顯,而且比較嚴重,甚至會有死亡的病例。小孩感染時,可是件大事,不可以輕忽。
腹瀉—拉肚子,是輪狀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症狀。其他經常會伴隨著是發燒、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等急性腸胃炎症狀。約兩天的時間,發燒與嘔吐的的症狀會緩解,拉肚子則會持續一個星期左右。整個病程約需一個星期左右才會結束,不過年紀越小的嬰幼兒,危險性越高,症狀也會越明顯、越嚴重、病程也就特別長。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嬰兒,持續的嘔吐、發高燒與拉肚子,會導致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這也是一般嬰兒急性腹瀉時,最要照顧也最需避免的併發症。
不小心接觸到輪狀病毒時,且當身體的抵抗力低落時,病毒的潛伏期(即在體內醞釀繁殖的時間,這時還沒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約四十八個鐘頭之後即會發病。如果身體情況較好時,通常不會有症狀,或輕微的症狀就結束了病程。據美國的統計,一般四、五歲時,大部分的小孩都已經被感染過,大部分的小孩,症狀都很輕微,有的甚至都沒症狀就呈現有抗體的反應,可見輪狀病毒感染是非常頻繁的。而且在落後地區與衛生不佳的區域,輪狀病毒感染的機率較高。
最容易感染的地方是來自幼稚園、學校、醫院及人潮擁擠的地方。輪狀病毒感染的途徑主要是口糞傳染,這與個人的衛生習慣很有關係,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已被感染者的大便中含有病毒,當已被感染者上完廁所後沒洗手,或不經意的摸過屁股,接著摸到其他物品,或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其他的玩伴摸了這些東西或與他接觸,沒有洗手或直接將手放在口中,就會將病毒散播出去,而感染到這位不知情的玩伴。因此,經常的洗手是通則,對大多數的病源體而言,洗淨雙手尤其是吃東西前後一定要養成洗手的習慣,是避免感染的最佳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
病毒感染,在治療上大都是以症狀治療與支持性治療為主。抗生素是不需要的,除非醫師懷疑有其他細菌性的合併感染時,才會考慮使用。在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注意水分的補充,以避免脫水的現象。待腸胃功能恢復了,又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寶寶。大部分的寶寶在家中照顧即可,不需要住院。不過,若是有脫水的現象:即活動力不佳、皮膚乾澀沒有光澤、較平時不一樣的情況出現時,或可以觀察尿濕尿片的情形來考量,若一天換不到六片尿片時,就必須前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或住院治療與觀察,以避免危及生命。如果不能確定寶寶是不是脫水,還是找醫師確認比較安全,因為小寶寶病情變化的速度很快,需要格外小心。
小孩與嬰幼兒期的腹瀉與大人的腹瀉比較,相形之下嚴重且危險性高。因此千萬不可以自行購藥給小孩服用,或用一些坊間的方法自行處理,以免疏忽而發生危險。在門診時,常常聽到、也見到這樣的事件,必須在此提醒、強調:兒童與嬰幼兒的用藥劑量與機轉,會與大人不盡相同,對每一位小病人的症狀,醫師考量的方向也不全然相同,發生急性腹瀉或發燒的症狀時,用藥請以醫師的建議為主,是較好也較有保障的選擇。
預防輪狀病毒的感染,疫苗的發展是重點之一,不過因為副作用的關係加上其他因素的考量,目前還不適用於臨床。最好的預防方法,還是教導孩子們正確的維持個人的衛生,並且確確實實的執行。大人們也能以身作則,將病毒傳給他人的機會降至最低,是最正確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