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是泌尿科最常見的疾病,泛指泌尿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結石,其成因、症狀、併發症和治療方法則和膽道結石完全不同。99%的尿路結石都是在腎臟形成的,若隨尿液排到輸尿管才被發現,稱為輸尿管結石;若排到膀胱或尿道才被發現,則稱為膀胱或尿道結石。
結石多在腎臟和輸尿管被發現,膀胱及尿道結石較少見,這是因為輸尿管是一細長的管狀構造,長度約25cm,但管徑僅2-3mm,從腎臟排下來的結石極易卡在輸尿管內造成阻塞(即腎內積尿,又稱為水腎,會使腎功能受損,甚至完全報銷)。倘若結石能通過輸尿管到達膀胱(容積約400西西),多能順利經尿道(管徑約7-9mm,比輸尿管粗很多)排出體外。
尿路結石易發生在30-50歲的成年人,男性是女性的2-3倍,其成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咸認是因體質和喝水太少造成。結石成份以含鈣結石最多,約佔85%,草酸鈣和磷酸鈣是最常見的成份。其次是鹿角狀結石,約10%(又稱為感染性結石,是因持續的尿路感染造成)。再其次是尿酸結石,約佔5-10%。
結石的病人多因疼痛來就醫,典型的腎絞痛,是由於結石卡在輸尿管造成,會痛得噁心、冒冷汗,令人坐立難安,常常要看急診。其實結石在造成絞痛之前,多已形成存在許久,且造成顯微血尿和尿路感染,只是未被察覺。少數輸尿管結石是慢性阻塞,常只有腰部酸楚或悶痛,易被疏乎,但長時間的輸尿管阻塞(即水腎)會使腎功能受損報廢,所以輸尿管結石的治療要比腎結石更急迫更積極。
不管結石的成份為何,其治療的方法不外乎1.體外電震波碎石治療(只需輕度的止痛,門診就能施行,不必住院)2.體內碎石(需經由內視鏡操作,所以要住院,施行半身或全身麻醉)3.傳統開刀取石手術。其運用的時機需視結石的位置大小和阻塞嚴重程度(是否卡的很緊)而定。
整體而言,約八成的結石(腎結石小於3公分,輸尿管結石小於1公分)可用體外電震波碎石治療,更大的結石則需外科開刀,阻塞嚴重或x光看不清楚的輸尿管結石則要操作內視鏡,施行體內碎石。膀胱和尿路結石則幾乎都經內視鏡做體內碎石。以目前泌尿醫界的技術,無法處理的頑石比例不多,比較麻煩的倒是孕婦的尿路結石。
懷孕的準媽媽,其結石的機會並不比常人高,因為結石不是一天造成的,常需數年的”培育”,但若懷孕時才發現有尿路結石,則診斷和治療上就有許多難處。首先,結石的診斷主要是靠X光,超音波只是輔助。體外電震波治療時也要用X光來尋找和鎖定結石,難就難在孕婦不能照X光,尤其是懷孕的前三個月。其次懷孕時卵巢靜脈較腫脹(懷孕時卵巢供血增加,靜脈回血也增加),會壓迫輸尿管,所以孕婦的腎臟超音波掃描常發現有輕度水腎,這種情形很難和輸尿管結石阻塞的水腎做區別,造成診斷上的困擾。再其次,孕婦若有結石絞痛或感染,止痛藥或抗生素的使用也多有顧忌(怕影響胎兒),所以遇上這類病人,醫生通常只能乾瞪眼空著急。
懷孕時若發現有腎結石(多是超音波產檢時意外發現),可等生產後再治療,因為腎結石大多不痛(腎內有空腔,不會阻塞),頂多只是尿路感染或輕度血尿。輸尿管結石就比較麻煩,多是結石阻塞造成水腎和絞痛來求診,當然也會伴隨感染和血尿。由於不能照X-光,超音波僅能提供臆斷,而難有確定診斷,此時只能止痛和控制感染。若仍持續疼痛,則可考慮做膀胱鏡,在輸尿管內放一條雙J型導管,引流阻塞的尿液多能解除絞痛。若導管放不上去,就要考慮做輸尿管內視碎石,再不然要從腰部刺一條導管到腎內引流尿液了(這個步驟稱為經皮腎臟引流,PCN drainage),術後腰部要接一條管子外接一個尿袋。
此外,孕婦的尿路感染較易漫延腎臟(一般女性的感染多局限在膀胱和尿道,僅1%漫延至腎臟,孕婦則驟升為25%),一旦腎臟感染,除了會發冷發熱和腰痛,還有菌血症和胎兒的危險。
由於孕婦結石會讓泌尿醫師綁手綁腳,動輒得咎,建議最好在懷孕前做個尿液常規檢查,照一張腹部X光片(即KUB),即能篩選出九成以上的尿路結石,這樣便能平安做完準媽媽,快快樂樂做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