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鍛練踏實的腳步

記得你的寶貝第一次學會自己走路的時候,她(他)和你多麼興奮嗎?對我說來,那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里程碑。我永遠不會忘記,女兒當時咯咯大笑的得意表情。孩子們從無助的新生兒,除了哭,什麼都不擅長,漸漸能坐,能爬,努力成長過一歲,終於能站能走。想要的東西,以前只能用手指,求人拿,現在靠自己可以朝著目標接近,那是多麼大的成就感!

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發表進化論,他認為人和猴子有同源祖先,差別只在人猿站立起來,可以行走,同時空出雙手來做事。從此這「一步之差」,造就我們用進廢退,成長為最聰明的靈長類,換句話說,人類所有的文明,從腳開始。

如今安逸舒適的現代生活,有多少人常常享受行走的快樂和成就感呢?我們越來越少走路,公車捷運很便利,電梯載你下樓梯,孩子上下學,父母不辭辛勞去接送,自己做不到,還有娃娃校車送到家門口,都說是為了安全,怕走丟,怕綁票,孩子在保護之下,失去了沿路見識探索的樂趣。

這方面的「行動教育」,德國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參考。我曾經看過一整套德國經典育兒書,分成一歲一冊,細細的教導父母,如何對待你幾歲的孩子。我發現他們甚至從剛剛能夠看到三公尺遠的小嬰兒,就開始提醒父母,要抱著孩子繞行室內的每個角落,一邊對它說話,介紹屋子裡的環境,讓孩子熟悉。專家認為孩子可以從氣味,光影,顏色,認識自己的家。隨著幼兒成長,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父母引導他們探索環境的方式更為細緻深入。從家門到公園遊樂場,目標並不只為了去遊樂場溜滑梯,玩攀爬架,而是一路走一路玩賞,地上的野草小花,落葉的形狀顏色,都是話題。

為什麼他們如此不厭其煩的教導孩子怎麼走路?因為他們相信肢體運動,特別是寓教於樂的散步,最能啟發孩子的思考,觀察和審美的能力。事實上,喜愛散步是德國奧地利的傳統,貝多芬對自然入微的觀察,寫出田園交響曲,康德數十年一成不變的午後散步,構思出深奧的哲學理論。有人證明,中歐的黑森林分布地帶,提供人們散步踏青的好場所,結果也孕育出密度最高的哲學家。走路帶動思考,讓人變得聰明,絕對是有道理的。

台灣的自然環境比德奧更適合探索。氣候溫和,沒有嚴冬,一年四季都有變換不斷的野生動植物在活躍。近年來全球普遍重視生物多樣性,一個地區生物多元,可確保生態穩定平衡。根據農委會發布的資料顯示, 台灣以蕞爾小島,野生動植物種類卻高達3萬種。單種植物,以蕨類為例,台灣蕨類密度高,品種多樣,台灣有800種,北美地區含美國和加拿大,面積如此廣大,蕨類品種卻只有394種,將近我們的一半。單種動物,舉蝴蝶為例,台灣有400多種,是全世界單位面積蝴蝶總數最高的地方之一。我們擁有許多自然資源,如果從來不去欣賞比較,或許永遠不會發現。我曾聽過植物學家郭城孟教授的演講,他提到黑森林應該分布在北緯50度的平地,40度就需1000公尺,30度要2000公尺,20度就要3000公尺高山,才會生長。台灣在北回歸線(23.5度),海拔2000-3000公尺的高山我們有,所以合歡山上就長黑森林,這不是很奇妙嗎?再看看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如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北部、非洲撒哈拉,都是一片荒漠。台灣海島水氣豐潤,四季常綠,對整個地球而言,保存了許多亞熱帶獨有的動植物生態,美麗之島,實非浪得虛名。

珍惜我們的環境,善用我們的資源吧。我自己喜歡參加一些非營利的綠色團體,例如荒野保護協會,蝴蝶保育學會,523登山會等,知道有一群熱愛這片土地的人,默默地在守護它,他們經常舉辦親子同遊的生態旅遊,非常適合幼兒及兒童全家參加。孩子很容易被可愛的生物吸引,進而想認識牠,每一次新發現都是驚喜連連,回憶滿滿。喜歡走路的孩子,耐力好,抗壓性佳。好奇探索的孩子,頭腦靈活,有創意。不正是我們最希望培育出來的下一代嗎?那麼,就是現在,帶著孩子走入自然,鍛練他腳踏實地,尊重生命的腳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