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吳明富
藝術治療的創造性歷程之所以能撫慰並給予住院病童力量,在於它能正常化(normalize)醫療環境,讓生病的孩子暫時忘記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的苦痛,享有和一般健康孩子一樣,會因遊戲/藝術活動而感到喜樂和滿足的感受。
當病童投注於藝術創作中,他/她能完全操控手上的媒材,如何畫、如何剪、如何貼、如何捏塑、以及如何讓想像成形,不論最後的成品是否會被保留或是丟棄,一切都在孩子的掌握當中。
這樣的控制感讓身處於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之醫療環境的病童感到安全,並可潛移默化地協助因疾病而喪失自由的孩子們重建自尊、自信和自主性。
醫院的藝術治療師或兒童醫療輔導師
藝術治療亦能提供不管是因為癌症、慢性病、燒燙傷等而住院的孩子一種能符合他們認知發展的非語言模式,將生病時難以言喻的內在感受具體有形地表現出來(Malchiodi, 1999)。
因此,藝術的表達能被病童們用來將自己的想法、需要、希望及感覺與藝術治療師、諮商或臨床心理師、兒童醫療輔導師(Child Life Specialist, CLS)和醫事人員們溝通,同時亦是一種非常實用有效的方式來評估病童個人的優劣勢、適應能力和認知發展。
透過創作歷程和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訊息,可以成為醫療團隊視孩子為一完整個體,而施予妥善照護時珍貴的輔助參考,並不單單只著重在下診斷及治療疾病本身而已。
在兒童病房中,醫護人員與孩子們互動的機會頗多,尤其是目前台灣藝術治療師或兒童醫療輔導師在醫院的編制內並不普及,所以醫護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常常必須身兼數職,偶爾因狀況需要得規劃和設計一些遊戲或藝術活動與病童建立關係,以下提出幾點注意事項供醫護人員在運用時的參考:
1. 信念很重要,需認可遊戲和藝術活動對病童的重要性。
2. 遊戲和藝術活動的安排要配合病童的年紀和發展,特別是生病這段時間的發展尤為重要。
3. 同理病童在玩耍和創作時所引發的各種情緒,不管是快樂還是挫折,進而了解病童在遊戲和活動過程中所傳達出的訊息。
4. 累積經驗知道在各種不同狀況下,如何使用不同的遊戲和藝術活動使病童活躍起來。
5. 藉由遊戲和藝術活動的基本要素去設計和實行進入病童世界的方法。
各階段病童的發展議題
不管是藝術治療師、兒童醫事輔導師或醫護人員,都需要留意各階段病童的發展議題:
1. 嬰兒(0~12個月):與父母分離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當然也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誰可以信任,因此醫事人員要協助嬰兒的父母儘量留在醫院,並鼓勵他們盡力安慰病童,提供充分的安全感。
2. 幼兒(12~30個月):除了與父母分離會產生憂慮外,幼兒還失去了他們的獨立性與行動力,因此會感到被約束和限制。此時醫事人員不但要協助父母留在醫院處理幼童的基本生活照顧,還得適時提醒他們對於孩子的哭鬧要以耐心和溫和的方式面對,取代用責罵和不耐煩的態度,避免傷害到病童,同時保持彈性不給孩子太多的限制。
3. 學齡前兒童(30個月~5歲):仍會有分離焦慮,並且很怕痛,因此醫事人員還是要鼓勵父母儘可能留在醫院照顧病童,讓他們感要舒適並有家的感覺。
4. 學齡兒童(6~12 歲):雖然已較少分離焦慮,但此階段的孩子對於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及喪失獨立自主性會感到相當挫折,而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因此醫事人員必須仔細清楚地告知病童一些醫療的程序以讓他們安心,並儘量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讓日常的生活起居正常化,同時鼓勵孩子主動參與和配合治療的歷程。
5. 青少年:容易對人缺乏信任,這個時期的個體會因失去獨立和行動力感到憤怒與沮喪。此時的醫事人員要更加有耐心,真誠的關注青少年的需求,盡可能的坐下來與他們溝通協商,儘管只是閒聊都會對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有所助益,但最重要的是要讓生病的青少年能感受到自在與控制感,並鼓勵他們主動提出意見配合療程及參與下決定的過程。
醫事人員結合遊戲和藝術活動的要素
在每日例行的工作過程中,醫護人員可以讓病童經由觸摸、使用器材或附件去體驗他們每天所接觸的東西,例如:溫度計、血壓器和滲透的器材。另外,為病童準備手術和侵入性治療前的住院療程,醫事人員可以跟布偶戲做連結,利用角色扮演,包含變妝打扮的部份,並用醫療設備或附件做模擬的遊戲。
當病童在痛苦或不愉快的過程時,醫事人員可以試著整合出不依賴藥物之方法的好處與重要性,而這些方法能分散病童的注意力,降低痛苦和負面的體驗,例如:引導想像、呼吸練習、聽音樂、說故事或傳說、吹泡泡和萬花筒等等。
醫事人員亦可以藉由預期性的手術前導覽(Pre-op Tours)帶領病童和家屬參觀包含從註冊、手術前、復原、手術後、加護病房到一般的病房空間,並透過醫事遊戲、問問題和熟悉環境來幫助病童認識住院歷程。此外,醫事人員亦能運用醫事娃娃、手術用工具、講義和圖解進行醫療教育來評估病童、教導病童和家屬有關手術的步驟、歷程、測試…等。
遊戲室活動
醫院內的遊戲室可以說是病童的快樂天堂,放有各種棋類遊戲、影片、美術和手工藝材料、玩具、樂高、任天堂和電玩活動,足以讓病童躲進他所熟悉、沒有治療的世界,因而能增加他們現有的能力以處理新狀況的需求。遊戲室的活動包含了各種不同和特定的美勞作品:捏造一台汽車、用海綿畫畫、串珠珠項鍊和手環、打水仗、做石膏模型、摺紙動物、雜誌剪貼或馬賽克拼圖等等。
在這全天開放的遊戲室裡,幾乎沒有與醫療相關的程序和測驗,是一個讓病童有「喘息」空間的地方。而這樣的空間能鼓勵不同年齡和診斷的病童相互交流和社交活動,分享及正常化彼此的一些住院經驗。
整體而言,醫事藝術治療的最大優點是能讓病童卸下心防,打開心門藉由遊戲、繪畫、剪貼和雕塑等活動與他人建立友善的互動關係,無論是其他病童、治療師、醫護人員,還是親朋好友。通常人在生病的時候很容易封閉自己,變得較為退縮孤立,習慣壓抑情緒和感覺,並且缺乏動力與別人接觸和交流。
藉由藝術來「打開心門」能幫助病人理解醫療過程中所引發之負面情緒或創傷感覺的源由,進而消弭和解決可能的內在衝突與一些不理性的思維,例如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對病情的過度悲觀、對未來缺乏希望、以及面對死亡威脅時的恐懼與焦慮。
「打開心門」本身就是在接納自己和外在的資源與支援,是一種維持身心健康的不二法門。透過藝術的視覺語言亦能打開「話匣子」,賦予病童能量並提供機會與他人分享和抒發種種不適的心理感受,進而舒緩壓力、減輕疼痛、灌注希望和提升免疫力,不可否認的,對於他們整體的身心靈成長將有正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