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開了個小飯館,兩夫妻每天從早忙到晚,連覺得累的時間都沒有,幾十年一晃過去, 3 個小孩都成家了;前幾年不景氣,本來在北部上班的小兒子帶著太太小孩一起回來,說是要繼承爸媽的店,讓爸媽享享清福。
折騰了幾個月後,總算他們下一代比較上手了,陳先生真的就帶著太太去了一趟歐洲玩,但在那次二人共同相處的 2 週中,陳先生突然發現太太變得和以前很不一樣,她常會一直問同一件事,記憶力差很多,譬如明明導遊剛才才說的集合時間,她一進飯店放好行李後就忘了,而且換算歐元常會算錯,陳先生很驚訝,本來算錢是一等一快速的老婆,怎麼完全變了一個人?
這種情況在回台灣後並沒有改善,本來陳先生以為,讓太太再回店裡看一下帳,可能她很快可以回復舊日雄風,但是,這個如意算盤沒有成功, 70 不到的太太,在不管店裡的事後,退化得很快,現在就算帶她去,她好像已不太記得自己曾在這家店裡做了 30 多年。
平日生活她是還可以自理,也還和往日一樣會和鄰居打招呼,所以外人看了都覺得陳太太「很正常啊」!但有一天當到陳先生發現太太在向鄰居抱怨他有外遇時,陳先生決定帶她去看醫生,經過一連串神經和精神方面的檢查,基至還做了電腦斷層,終於確定陳太太得了早期的阿茲海默症,「你們算是幸運的,這麼早就確定診斷,開始服藥的效果比較好」。
家中沒有老人家得過這種病,但開始去了解此病後,大家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根本無藥可治而且只會愈來愈嚴重,陳先生和小孩都十分後悔不該讓她退休,尤其是小兒子更成為 2 個哥哥常會怪罪的對象──如果不是你要回來繼承,媽媽就不必退休,也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有狀況的還不只陳太太一人,陳先生看到太太愈來愈不記得事情,且常常沒事就懷疑他另有女人,這讓陳先生心情十分的鬱悶,加上店裡不再需要他從早到晚的忙,生活一下子沒有了重心,他常常整天坐在電視機前面,不說話也不笑,孫子也不管了,在太太被診斷出失智症後 3 個月,他因為連續失眠 3 天,被兒子架著去醫院住院接受治療。
照顧者出現憂鬱症狀的並不少見
失智症的病人常同時患有憂鬱症或出現精神方面的症狀,需要服用抗憂鬱或是抗焦慮的藥物,但是,照顧失智症的家人,如陳先生一樣出現憂鬱症而需要協助的,並不少見,這些家人如果沒有及時紓壓,得到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出現更急切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針對失智病人的協會或機構,都把照顧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視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還有專門為失智症照顧者而成立的協會,這在其他如癌症或是一般慢性病是很少見的。因為失智症照顧者不但有體力的消耗,也要有足夠的知識來「對付」失智症,更重要的是,其他病的病人可以被教育,可以負擔部分的責任,但這些特性在失智病人身上是完全不能期待的。
之前本欄曾提過老年人憂鬱的問題普遍被忽視的現象,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在其網站中也提及失智和憂鬱之間的一些關聯,其中提到這兩種病早期都會以健忘來表現,只是憂鬱的老人只要服藥治好憂鬱後,健忘的情況就會消失;但失智者的健忘卻不會不見。
聆聽老人到底想說什麼
老人家會健忘,會一天到晚抱怨這裡痛那裡不舒服,會說他晚上睡不著等等,好像都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又來了」而不予理會,失眠是憂鬱症發作的主要原因,忘東忘西不是老人的專利,聆聽他們到底想說什麼最重要,有時老人家要的只是家人多一些關心而已,如果每天和他們說說話,有空帶他們去逛逛超市,常回家吃飯,可以使老人空虛寂寞的心得到填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就不會發生。
為什麼會出現憂鬱症?為什麼會失智?目前都還沒有答案,這些做法或許無法避免一些不幸,因為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早已植入基因之中,可是,保持活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這些都是不必專家也知道的淺顯道理,就算這麼做也還是得病,至少你還可以是個「健康的病人」。
(圖片來源:Viewminder via photopin cc)
讓他當個愉快的失智長者
同樣是失智者,每個人的狀況卻可以很不一樣,有的失智者因為很多天才洗一次澡,整個人臭臭的,讓人不想親近;有的失智老人愁眉苦臉的,好像有人欠他很多錢似的;有的則是全身上下痠痛,整天躺在床上或坐在電視機前,哪裡也不想去,什麼也提不起興趣。但是,即是失智,你可以設法讓他成為一個愉快的失智長者。
有的失智者整天笑嘻嘻的,因為他每天都看到他最喜歡的小孫女,有的可以每天走 1 萬步,當然,這些病人的身邊一定要有照顧者陪著。
失智者因為時空混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論好不好,都不會留在他們記憶中,從另外的角度看,這正是「活在當下」的最佳寫照,照顧失智者,當然也要養成相同的人生哲學,享受任何歡樂時光,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好好的過。
(封面圖片來源:Todd Baker << technowannabe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