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老年人厭食症

年老之後,因自然生理狀況改變,如味覺和嗅覺變差、牙齒脫落等常會影響攝食;若再加上罹患慢性病(如中風或巴金森病)、接受治療、情緒不穩、運動量少、行動遲緩、腸胃蠕動差、或與社會隔離等,可能會導致食慾減退,甚至出現厭食行為,嚴重時會增高罹病率和死亡率。老年人厭食症是老人照護的一大挑戰。

義大利學者 Donini LM 等長期分析老年人厭食症,並提出其見解。厭食症的定義為食物攝取量比標準量少了 50% 以上,且沒有口腔疾病之情況。早在 2011 年 11 月的 J Nutr Health Aging 期刊中,他們曾針對居住在義大利不同區域的老年人評估老年人厭食症對營養狀態和攝食行為及其功能狀態的影響。作者隨機取得 526 位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218 位自由居住,213 位住在護理之家,其他住在復健病房和老年科病房。

結果顯示,老年人厭食症盛行率高達 21.2%,住院病患的老年人更高,長期住院女性的老年人厭食症為 34.1%,男性為 27.2%;復健病房和老年科病房的女性為 33.3%,男性為 26.7%;但社區居民中女性老年人厭食症者為 3.3%,男性為 11.3%;年紀越大,風險越高。

罹患老年厭食症的老年人較未能自給自足,且出現營養和認知功能障礙。這些病患的飲食量較少,且比較偏向攝食單一種類的飲食。他們在 2013 年 5 月的 PLoS One. 期刊中,更報告這些受試者在飲食行為上的改變。結果發現,罹患厭食症的老年人中,其整體食物攝食量降低,其飲食行為的特色為對某些食物分組的攝食量變少(尤其是“肉類、魚類、蛋類”和“水果和蔬菜類”),但對牛奶和榖類食品的攝食則未改變。正常飲食組的老人其營養參數都比較良好,且與食物種類相關。

可見即使是口腔健康的老年男性,也有十分之一的情形會發生厭食症,而若因病或年老而住院的老年人,更高達三分之一會出現厭食症,若是針對口腔有疾病或接受化療的癌症老人研究,結果必然更高。老年人厭食症會對營養造成不良影響,更可能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造成惡性循環。未來應及早診治這些老年厭食症的可能高危族群,研究解決策略,且給予最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