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 (epilepsy) 這個字來自於希臘文,意思是「被擁有、支配、控制或掌控」,癲癇並不是傳染性疾病,主要是因為大腦放電不正常,而導致腦部的功能異常。歷史上有些名人是癲癇患者,如羅馬凱撒大帝、拿破崙、洪秀全、還有畫家梵谷等都是癲癇患者。
癲癇有許多種形式,每種癲癇對於患者的行為有不同的影響,而因應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從醫師臨床發現,在有些個案當中,癲癇患者會知道自己即將要發作,因為他們可能看見或聽見某些東西或聲音,甚至會感到暈眩、噁心,或是就覺得怪怪的。這些現象稱為先兆(aura),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但現在有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裝置,可以預測癲癇的發作時間,進而可以避免許多病人危險的情況,研究發表在 Lancet Neurology 期刊。
澳洲 Melbourne 大學 Mark Cook 指出,這個預測癲癇發作的裝置,一邊連結著身體的每一部位,另一端則連結電腦裝置,然後透過無線電的方式,將資料傳輸到計算發病可能性的掌上型裝置當中。當掌上型裝置亮紅燈,表示癲癇發作的風險比較高,若裝置上亮起白色燈,則表示代表癲癇發作的風險一般,若是藍色的話,則代表發作的機率是比較低的。
這個可以預測癲癇發作的裝置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患者在一些情境中發作,而導致危險,例如開車或是游泳的時候,如果在這些情境中發作,有可能喪命;同時還可以控制癲癇發作的藥物使用量,因為可以預測發作時間,所以,也可能使患者只要在發病之前服用抗癲癇藥物就可以,而不用持續地一直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