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女性更因特殊的生理特徵,必須面對多種婦科癌症。據最新統計,台灣一天便有5人命喪乳癌。醫師呼籲,女性應當多檢查自己的身體,若發現任何異狀應盡速接受檢查,不要因為害怕而延誤就醫時機,只要及早發現,便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國外知名醫療健康網站《網路醫學博士》(WebMD)訪問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多位醫師,匯集以下10種可能是由惡性腫瘤引發的症狀,呼籲民眾多加注意。
1. 乳房改變
就算乳房X光檢查一切正常,也不能忽視突然出現的乳房變化,例如腫塊,像是乳頭分泌出乳白色或血紅色的液體,皮膚出現橘皮組織且紅腫、發熱等等,這很有可能是發炎性乳癌的徵兆。可以請求醫師協助調查個人病史,並進行乳房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及切片檢查,徹底找出發生改變的原因。
2. 異常出血
對更年期後的女性來說,任何下體出血都是個警訊,包括衛生褲上出現血點、血塊。這可能僅只是子宮內膜長了息肉,但也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至於還沒停經的女性,如果經期突然改變,或者經期之外有不明出血,雖然這可能受體內荷爾蒙分泌周期改變影響,但也有可能是其他更嚴重的原因,可以接受陰道超音波檢查或抹片檢查。
3. 糞便出血
直腸出血會導致糞便帶血。許多人以為糞便中有血都是由痔瘡破裂造成,但其實糞便中的鮮血或已變成黑色的凝結血塊,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可請醫師協助做直腸超音波檢查。
4. 陰道出現腥臭分泌物
分泌物可能在女性經期間或者停經後出現,若有難聞異味,最好不要在坊間隨便購買藥物自行治療。最好請醫師檢查,以便進一步了解究竟是陰道受到細菌感染,還是由子宮頸癌引起。
5. 腹脹
卵巢癌不比子宮頸癌普遍,卻是婦科癌症死因首位,原因在於缺乏早期症狀。當卵巢中的腫瘤逐漸長大,可能會有腹部腫脹感,伴隨一些腸胃不適,如下腹部不舒服、消化不良、噁心感、食慾不振等,患者可能會覺得食量變小、容易有飽脹感。若再壓迫到腸子和膀胱,就會引起便祕或頻尿,下背以及骨盆腔疼痛。如果每天都出現這些症狀,且持續超過2周,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6. 體重大幅增加或減輕(5kg以上)
如果在維持正常作息和飲食習慣的狀況下,體重突然持續、大幅度地增加,那可能是因腸胃受卵巢中腫瘤壓迫,而累積大量液體所致。至於體重若大幅度地減少,有可能是甲狀腺亢進造成,但也有可能是胰臟癌、胃癌、食道癌或肺癌的前兆。
7. 持續咳嗽(2周以上)
如果不是因為過敏、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而持續咳嗽2-3周以上,部分伴隨出血、血痰等症狀,那一定要趕快找醫生。吸菸、空氣汙染是讓人罹患肺炎的主要原因,可以找醫生進行胸腔X光檢查。
8. 淋巴結出現硬塊
除了細菌感染之外,如果在脖子、腋下等部位的淋巴結出現硬塊,都有可能是肺、胸的癌細胞擴散導致。可以接受體檢或切片檢查。
9. 持續性疲勞
疲勞很常見,但當疲勞變成一種揮之不去的身體狀態,千萬不能輕忽,ACS定義疲乏(fatigue)為「就算休息也無法改善的極度疲勞」。部分會造成失血的癌症,如白血病、大腸癌和胃癌,都會使人疲乏。應請醫師協助體檢、驗血,找出病因。
10. 皮膚傷口難癒
注意全身的皮膚有無異狀,包括口腔內出現久久無法癒合的口瘡,要小心可能是口腔癌。有抽菸、飲酒與嚼食檳榔習慣者要更加注意。另外也要注意陰道口附近的皮膚,小心結節、腫塊;如果有黑痣,注意大小、形狀和顏色是否發生突然改變,個人如有搔癢及疼痛病史,小心這些都是外陰癌的症狀。請醫師協助切片檢查。
三項降低罹癌機率的方法
身體發出的異常訊號當然要注意,但是也不需要過於緊張兮兮,因為大部分的異狀都不是癌症造成,如果是,醫師提醒,癌症是可以治療,甚至治癒的,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可以獲得最完整的治療,恢復病發前一樣的精彩人生。
1. 了解家族病史
了解父母雙方的家族病史,了解自己有罹患某些癌症的高風險性,多針對之檢查及預防。
2. BMI值保持在25以下
讓身體質量指數(BMI)保持在25的過重標準以下。勤加運動能降低雌激素,這也能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3. 定期篩檢
善用政府提供的篩檢補助,如45歲以上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費用,和50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首圖來源:DIBP images via flickr cc)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