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醫學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根據內政部最新資訊,108年國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0.9歲,女性更達到84.2歲,高齡人口、失能人口也雙雙呈現增加趨勢,面對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失智、中風和冠狀心臟病等疾病而退化失能的至親,一旦選擇辭去工作專心照料,就得面臨失去收入又要負擔高昂醫療花費的困境,「照顧貧窮化」的難題近在眼前。
疫情再度拉警報,在全民防疫的趨勢下,卻也衍生出長者的衰弱問題。疫情期間固然應提防病毒上身,避免感染,卻也導致長者們大大減少出門活動的意願,一旦活動量驟減,恐加速活動能力退化與認知功能的下降。阿瘦足健康醫學團隊鄭融物理治療師提醒,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素質、免疫力都會因為衰老而退化,尤其中高年齡層的族群通常在冬天時活動量較少,加上疫情的影響,更應設法維持基本活動量,以免疫情過後更加衰弱。
老年人半數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真相:少動反而傷關節
以國人最常見的退化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為例,鄭融指出,65歲以上的人有一半有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症狀是起床時關節僵硬卡卡,活動後狀況好轉,但隨著壓力不斷累積,關節出現痠軟無力的症狀,下樓梯時尤其明顯,在氣候變化時,也會因為氣壓變化、關節中的微小氣泡擴張,產生脹痛痠軟的症狀,長期慢性發炎造成軟組織增生,也會使關節呈現肉眼可見的腫脹變形,不過因為變化緩慢,自己不易察覺,很多人會到軟骨磨損疼痛才發現自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以女性跟肥胖者居多,除了先天結構差異,過去女性的運動比例普遍比男性來的低,連帶使得關節再生速率比較差,鄭融笑說,這其實是很多民眾都有的迷思,「很多人以為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就必須防止軟骨磨損,因此要盡量少動、省著點用,事實上卻是愈省著用,壞得愈快」。
預防勝於治療!為關節補充營養,「動起來」比吃更重要
為什麼少動反而傷關節?關鍵在於關節補充營養、新陳代謝的方式,鄭融說,「關節裡的血管相對較少,養分交換是靠壓力差來進行,因此關節軟骨需要被擠壓,協助裡面的代謝廢物完成比較強力的新陳代謝,如果運動少,關節受到的擠壓撞擊也比較少,養分交換的速率就會跟著變慢。」
鄭融也引述近年一項研究表示,這項長達20年追蹤研究,針對有運動習慣的人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較兩個群體的膝關節軟骨厚度,結果發現有運動的人的膝關節軟骨厚度,比沒運動的人多出30%;他也分享了一則真實案例,曾有一名30幾歲男性,每天使用電腦長達10幾個小時,荒廢原本的運動習慣,結果在短短一個月後,膝蓋就開始痠軟疼痛,更不用說現在50歲的青壯年世代,坐辦公室的比例相當高,當膝關節長時間彎曲,裡面的軟骨受到壓迫,造成軟骨軟化,最後就會出現關節退化的現象。
對於很多民眾熱衷以食補的方式保養關節,鄭融提醒,營養品可以提高血液中適合關節生長的營養素濃度,讓關節在恢復過程有源源不絕的原料,但要如何將這些原料送進關節裡?「最核心的做法還是要運動,讓關節需要的養分可以從血液進入關節裡面,吃下肚的營養品才有意義。」
步態不穩磨損膝關節軟骨!建立運動習慣要從穿對鞋開始
對於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從健走開始建立運動習慣,可說是最安全低風險的入門選項。不過鄭融指出,不論從事哪種運動,在開始前一定要先選鞋,矯正步態再開始運動,「因為足部關節的構造精巧,機械性高,如果沒有穿對鞋,導致足部關節擺放的位置不正確,只要歪掉1毫米,這些無法靠肌肉代償的誤差,就會透過槓桿原理往上放大到膝關節,變成5毫米,也因為膝關節構造最怕關節左右或前後晃動產生的橫向水平力量摩擦,一旦穿錯鞋、步態不穩,膝關節承受全身重量加上晃動造成的摩擦,就會加速軟骨磨損。」
選對鞋,合腳絕對是重點。台灣常見歐美品牌的鞋款,鞋型窄長,並不適合腳型寬短的台灣人,就曾有人為了特定鞋款而選購大2號的鞋子,結果馬上反映在膝關節上,「穿著過長的鞋子跑步,就像是穿著長長的蛙鞋一樣,為了避免腳尖踢到地板,膝蓋、腳踝都會以較大角度彎曲,久而久之膝關節就會提早退化,這名穿著大2號鞋子的案例,也在跑了幾百公里後就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現象,換成其他符合腳型的鞋款之後,狀況明顯有所好轉。」
運動入門鞋挑選4撇步,動態足壓量測挑出最實穿好鞋
關節不適、運動傷害是許多人中斷運動的主因,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運動入門鞋款,可以從根本降低風險,讓運動習慣維持更久,真正達到健身效果。鄭融強調,一雙好的運動入門鞋款,必須注重楦型、前楦、護跟及鞋墊的設計。
- 楦型要合腳:為父母或自己選擇第一雙運動鞋,比較直觀的選鞋方式,建議從台灣本土品牌的運動鞋入手。以阿瘦皮鞋推出的「萬步健康鞋」為例,阿瘦皮鞋就是以全台門市「動態足壓量測」累積的20多萬筆大數據為基礎,設計出適合台灣人腳型的楦型。
- 前楦頭翹起:平常少運動而想開始運動的人,通常會有阿基里斯腱跟小腿過緊的現象,前楦頭翹起可以降低對足底筋膜、阿基里斯腱的拉扯。
- 護跟要夠硬:走路時足跟是全身的第一個著力點,只要有點晃動或歪斜,身體就會牽一髮動全身,護跟夠硬才能有效限制跟骨晃動,不妨用手壓壓看。
- 鞋墊能緩衝:中高齡族群腳後跟的脂肪墊經常有過薄的問題,足跟容易直接撞擊地板,引發足底筋膜炎、跟骨痛,以「萬步健康鞋」搭配的鞋墊為例,後踝環狀包覆可以集中脂肪墊,填滿護跟和腳跟之間的空隙,讓腳跟鞋子間的關係更緊密貼合不晃動。針對台灣人走路時壓力容易集中在前掌造成疼痛,「萬步健康鞋」鞋墊也以前掌隆起的設計,貼合橫向足弓,分散前掌壓力,讓前掌推進更省力有效率,還有降低拇趾外翻的作用。
而對於剛開始運動的人來說,最怕的還有買鞋試穿時沒問題,開始運動之後卻總是腳痛、膝蓋痛,鄭融建議在選鞋時先接受「動態足壓量測」,相對於市面上靜態站著量測,或是脫鞋走路的量測方式,「動態足壓量測」模擬的是腳在鞋子裡的動態行為,包括加速、減速、轉彎、扭轉等最容易造成足部疼痛的行為,加以紀錄分析並將步態分成正常、內偏、外偏等類型。以阿瘦皮鞋全新登場的「萬步健康氣墊鞋」為例,護跟夠硬、鞋底與鞋身外側強度夠,搭配雙效氣墊、專利奈米抗菌皮革及輕量大底,只要不是極端內偏或外偏的步態都能適用,如果是極端內偏、外偏的步態,只要搭配能夠進一步據個人分析結果條件就能客製化適用的鞋墊,進而達到矯正步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