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緒論 (Introduction)
雖曰「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然而,並非人人飲食無虞,飲食常受生理、飲食習慣、心情及人文環境等因素影響,稍有不慎,即造成各種飲食失衡疾病,包括心因性嘔吐、厭食、暴食、肥胖、糖尿病、各種營養失衡及心身症。
本節主要討論
(1)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2)暴食症(Bulimin Nervosa)
(二)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
(1)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1.流行病學(Epidemiology):統計資料發現厭食症好發情況如下:
a.發生率(Ineidence) : 0.35/10 萬人,主要白人婦女,年齡在15-24(紐約1960-69) 0.64/10 萬人(同樣人口,1970-76)
b.盛行率(Prevlence):0.5-1%(英國女子私校,年齡12-18歲)。
c.性別(Sex) : 約95%為女性。
d.年齡(Age) : 主要好發於13-25歲,尖峰年齡為14-18歲。
e.社經(Socioeconomic) : 主要分布在上層及中上階層。
f.家族史(Family History) : 一等親發生率增高,酒癮父母較多,30%有嚴重情緒疾病家族史。
2.診斷要件(Diagnostic criteria, DSMIIIR)
a.拒絕維持理想體重達15%或發育成長低於理想體重15%。
b.怕重、怕肥、甚至體重不足時亦害怕。
c.對體重、體位、體形、感覺異常扭曲、常感到肥胖、太肥,即使體重過輕。
d.女性最少停經達三次。
3.主要應診問題
a.青春期無月經,求診婦產科(20%先無月經,先於體重下降)。
b.青春期生活壓力及情緒問題併發體重下降。
c.節食、減肥及行為失控,造成神經性厭食,重複性情緒障礙,營養不良。
d.因疲勞、腹部不適、便秘、多尿、畏寒、睡眠障礙、求診開業醫師。
e.病患多否認節食及抗拒醫療。
f.其他症狀:包括暴食、嘔吐、美食、精食、挑食、收集食物食膳、性慾下降、儀式行為、憂鬱、生活壓力(40-60%)及營養不良現象。
4.可能相關原因
a.生物因素:可能與腦中下視丘及顳葉病灶有關,情緒疾病生化改變與厭食症生化改變及反應類似,推測其生化改變亦相同。
b.病案人格特質:聰慧、禮貌、上進、固執、力求完美及成績優異,其人常較早熟。
c.心理特質:心理分析學派學者認為厭食症,症狀各有其代表涵患及功能:
飢餓(Starvation) : 動機在於「防止性發展」及「不願從事成人角色」
節食(Dieting)及暴食(Bingo eating) : 對「第二性徵發展」及「初經」恐懼反應。
用飲食行為「節食、飢餓」及追求完美,維持「自我完整」。
d.家庭困擾:
父母情感失和,子女夾雜其間,用飲食、飢餓及疾病做象徵或維繫病態平衡或用飲食問題作為爭執藉口,轉移原來問題焦點。
5.醫療併發症:
飢餓現象:
a.身體症狀:絕經、腫脹、消化不良、易滯、血壓低、心搏減慢、消瘦、毛髮脫落、胎毛出現。
b.飢餓行為:渴求食物、增加”夢食”、進食緩慢、易餓、餓時會飢不擇食、甚至暴食、亂食零食。
c.情緒:易激動、焦慮、憂鬱、波動、退縮、睡眠失常。
d.認知改變:注意力降低、精神無法集中、會猶豫不決。
e.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異常:易感染、骨折、免疫降低、營養不良、電解質失衡。
6.處理原則
a.住院治療要件:有下列各種情況任一,需立即住院治療。
(a)自殺行為、嚴重憂鬱、精神失常。
(b)嚴重心律不整。
(c)電解質不平衡,口服無法矯治。
(d)體重較理想體重少30%以上。
(e)體溫過低或失水嚴重。
(f)暴食、催吐行為嚴重失控。
(g)濫用瀉藥、漫無節制。
(h)家庭危機問題。
b.緊急評估及穩定醫療情況:
(a)定期體檢,監控生命徵兆及心電圖。
(b)補充足夠水份,矯治電解質失衡。
(c)血壓過低,心律不整,體溫過低患者,禁止各種活動。
(d)精神科評估及心理測驗。
(e)營養評估及補充。
(f)家庭評估。
c.補充營養
(a)訂定營養改善目標:第一週1-2磅,以後每週3-5磅。
(b)少量多餐、避免腸滯、800-1200kcal/每日,逐步增至1800-3000kcal/日。
(c)均衡食料,配合口味。
(d)補充液食,增加足夠熱量。
(e)補維他命、礦物質(特別是鈣,每日1000-1200mg)。
(f)補充纖維素及穀物,幫助排便。
(g)補充乳酪。
(h)嚴重個案可採用全營養血管供給(TPN)。
(i)禁用咖啡因。
d.營養補充併發症
(a)水腫,可讓個案腳抬高,禁鹽。
(b)腹脹、腹滯。
e.其他精神科治療,包括:
(a)行為治療
(b)心理治療:個人、團體、家族。
(c)藥物治療:包括抗鬱劑,增進胃口藥物,抗嗎啡藥物及抗精神症藥物。
(2)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1.流行病學:
a.發生率(Incidence):不詳。
b.盛行率(Prevalance):1%-3%專科女性。
c.性別(Sex):約95%女性。
d.年齡(Age):主要在15-30歲間,可較晚發生。
e.社經(Socioeconomic):不詳。
f.家族史(Family History):一等親較多,酒癮父母較多,60%有嚴重情緒,疾病家族史。
2. 診斷要件:
a.重複暴食(Binge eating):短時間內食大量食物。
b.暴食時,無法控制。
c.經常定期、自行催吐、用瀉藥及利尿劑、節食、運動以防體重增加。
d.每週最少二次暴食連續二個月。
e.持續過度關心體形及體重。
f.家族史(Family History):一等親較多,酒癮父母較多,60%有嚴重情緒,疾病家族史。
3.主要應診問題:青春晚期及早期成年。
a.因催吐、暴食失控由家屬帶來醫院。
b.暴食行為及憂鬱愈來愈嚴重。
c.濫用藥物及暴食行為嚴重。
d.其他症狀:早期過重、帶有節食、亂食及體重波動、喜好大量甜食(3500kcal/時),憂鬱以嚴重情緒疾病、有竊取食物可能、暴食前情緒緊張不安,渴求食物、孤單、苦悶、暴食後、情緒解脫、罪惡感、羞恥感、氣憤、會有腹痛(吃撐感)、怕肥、即行催吐、帶併發營養不良。
e.持續過度關心體形及體重。
f.家族史(Family History):一等親較多,酒癮父母較多,60%有嚴重情緒,疾病家族史。
4.可能相關原因:
a.肥胖。
b.糖尿病。
c.情緒疾病。
d.衝動失控(包括藥物濫用、竊盜行為、邊緣性人格)。
e.文化因素、追求瘦文化。
f.人格特質 : 自我中心、情緒不穩、衝動、情緒不良、自戀、易怒、內向。
g.心理特質:空虛、不穩、衝動、用食物填補精神缺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