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隱睪症和生理性隱睪

病例:小軒念小班,夏天玩得滿頭大汗,媽媽特別幫他沖個冷水澡,意外發現小軒右邊蛋蛋少一個,難道是「隱睪症」嗎? 趕緊帶去找洪醫師。

洪醫師門診病人多,冷氣又不強,輪到小軒時又滿頭大汗了,洪醫師和小軒逗了一下再檢查陰囊,很快地從右邊陰囊上方「抓出」一個蛋蛋;他說這是「生理性隱睪症」,不是疾病,也不必開刀。

發生原因:前面已提到,睪丸原是在腹腔內腎臟附近,逐漸下降,經鼠蹊部腹股溝,最後定居在陰囊內,如果睪丸在下降途中停止不走了,陰囊就會空空沒有蛋蛋,稱為「隱睪症」。睪丸為什麼要下降呢?因為陰囊溫度比體溫低0.5至1℃,如此睪丸才能產生精蟲;如果睪丸停在半途,將無法產生精子(但仍可產生男性賀爾蒙),而且將來易得睪丸癌。隱睪症在早產兒高達20%,足月產約2%,出生後,隱睪還會再下降;週歲時隱睪症約1%,且九成是單側的。

隱睪的位置和病理變化:隱睪是停留在下降的路上,不是消失不見。隱睪多停留在「鼠蹊部腹股溝」和「陰囊恥骨交界處」,多可用手觸摸檢查得到。隱睪因為所處溫度較高,若未治療。一歲就開始變化,四歲時睪丸內的精母細胞(製造精蟲的母細胞)已多被纖維組織取代,此時即使治療復位,製造精子的功能已打折扣,越晚治療,效果當然越差。不過製造男性賀爾蒙的「Leydig細胞」對溫度耐性較好,隱睪雖無法產生精子,多仍有分泌睪丸素的功能。

隱睪的另一威脅是十歲後易得睪丸癌,若不治療,腹腔內隱睪的癌變機率是二十分之一,腹股溝隱睪是八十分之一,所以少了一個蛋蛋卻不去理會是很危險的。

治療的時機和方法:四分之一的隱睪症患者合併有鼠蹊疝氣,一定要診斷出來一併治療,睪丸固定術(將睪丸拉入陰囊再固定)是最穩當的方法。一般新生兒隱睪症可先觀察一年,週歲後若不下降,最晚一歲半之前要手術。如果三至六歲才發現有隱睪症(此時睪丸功能已受損,治療未必能完全恢復產精功能),可先嘗試HCG(人類胎盤激素)注射,若無效就開刀。十歲後才發現的隱睪症,睪丸已完全無功能,而癌病機會卻很高,一般主張直接切除隱睪,永除後患。

治療成效:治療目的當然是為了恢復睪丸產精能力,但若超過一歲半至兩歲,效果會打折,而且越晚治療效果越差,當只是心理及外觀上的補償而已。

最重要一點是手術復位的睪丸仍無法避免睪丸癌的發生,不過,放在陰囊內的睪丸容易檢查,可早期發現睪丸癌。

隱睪症看起來很麻煩,那麼「生理性隱睪」又是啥回事?陰囊為了維持比體溫低一度,皮膚多皺褶,而且可以「熱鬆冷縮」,另外睪丸的提睪肌也有類似功能,所以天熱或泡熱澡時,陰囊會垂垂垮垮的;天冷或游泳時則收縮如丸。小孩子的提睪肌較強,天冷、哭鬧、緊張時收縮特別厲害,當將蛋蛋縮提到陰囊上方,甚至腹股溝,但只要泡泡熱水輕鬆一下,很快又垂下來,所以稱為「生理性隱睪」,這不是疾病,所以不必緊張,也不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