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守護失智症》失智者的嗜好

大家都說減緩或預防失智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麻將,林先生在 70 歲生日時子女送他一台筆記型電腦,他除了上網看新聞就是玩麻將,後來花在電腦前的時間竟比看電視還長,甚至還出現肩頸痠痛的問題,眼睛乾澀的情況也日益嚴重,林太太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把兒子、女兒找回來,固定每週日全家打個 4 圈。

林先生一開始當然很開心,可是幾個月後情況出現了,他會搞不清楚時間,不知哪一天是他們的打牌日,上了牌桌也會變得格外緊張,小孩都注意到爸爸的改變,但又不知該如何處理,是繼續這個牌局呢,或是停掉改成比較沒有壓力的家庭聚餐就好。

後來兒子工作忙,牌局自然中止了,林太太回憶,先生在 2 個月內好像老了 2 年,不但記憶力急速衰退,身體機能也差很多,有一次還半夜抽筋送急診,她十分自責,如果讓先生繼續玩他的電腦麻將的話,說不定不會惡化得這麼快 75 歲時,林先生被正式診斷是失智症,他根本忘了自己曾經會和電腦打牌這件事。

為病人選擇適合又有興趣的休閒活動

和真人打牌當然要比線上遊戲有更多元的人際互動,但林先生的病情應和牌局中止無關,不過人的大腦活動還有很多未知成分在內,哪些事會刺激失智症狀的進行,沒有人能預言,就算事後也沒辦法去評估哪些症狀和何種刺激是相關的。

預防失智的方法眾說紛紜,從咖啡到魚油,從椰子油到種花,從打牌到拚圖都有研究支持,可是你所照顧的病人合適哪一種,你要選哪一項,沒有人可以替你決定,做為照顧者要替病人做對病人最好的選擇,一個照顧者最大的價值即在於這類的選擇和判斷。

失智者獨立判斷的能力不足,但一天的時間還是 24 小時,他們起床吃飯後要做些什麼事,是照顧者最頭痛的事,不能讓他們一直睡覺,因為白天睡太久的話,夜裡的問題會很嚴重;但又不能讓他們獨立做一些事,不能做飯或是外出購物,必須要選擇一些無關緊要,可以消磨時間,病人又有興趣而且會讓他們覺得有點成就感的事。這樣的工作,只要是和病人生活在一起的人,用點心應該就可以發現。

謝媽媽和妹妹住一起,妹妹小她 13 歲,從學校退休後就一直做姊姊的看護,二人到哪都同進同出,看起來反而像是母女。謝媽媽的先生已過世,兒子固定每個月給 3 萬元的生活費,再加上每個月 5 萬的退休俸,她們二人的生活過得還不錯。

她被診斷失智已 5 年,但還可以自理一般生活,妹妹帶著她一起做飯,讓她站在旁幫忙洗菜、擺設桌子、擦桌子等,吃過早餐後二人走路去菜市場,買點菜也和大家打打招呼,傳統市場是她們主要的一個社交場所,所以只要下雨天謝媽媽就會覺得很無聊。

吃過中飯後他們二人再一起睡個 1 小時左右的午覺,起床後就是做家事的時間,病人不太能勞動,所以只能讓她幫忙拿拖把掃把,不能叫她洗衣服,但洗好的衣服可以幫忙收好,如果天氣不錯,她們會在附近的公園散步,看小孩子盪鞦韆,萬一下雨,他們就在家裡唱歌,失智的姊姊嗓子不錯,專唱日文老歌。

每 2 天她會泡一次澡,這是謝媽媽最大的享受,那時她總是問妹妹,爸爸媽媽去哪裡了,那個時候,她不知置身於何種時空中,而每一次,妹妹都會跟她說,他們到天上很久了。她會問,但對於親人的離去多半不會有悲傷的反應,這似也是失智病人常見的情況。

不要讓失智者進行對他有壓力的活動

這樣的流程當然不適合其他病人,每個病人的情況條件都不同,有的人病情嚴重,根本無法外出走路散步,有的人情緒不穩定,無法去菜市場等人多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愛唱歌或打牌,但基本上,失智者多半無法重新培養一種興趣,讓他再做一些過去他愛做的事,是首要選擇。如鋼琴老師就讓他彈鋼琴,多半錯不了。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果他厭倦了本來一直在做的事,可能生病後就根本不想再碰了。

不論讓病人從事何種休閒活動,一個原則是不要給病人壓力,如果是打牌,不要讓他有輸錢的壓力,走路不必要求他走很遠,唱歌不必唱滿分,拚圖拚不起來沒關係,事情記不住更是沒關係,選擇性的忘掉很多事,說不定是大腦一種特殊的設計呢!

照顧者也別忘了給自己放鬆的機會

病人需要休閒,那麼,照顧者應該更需要。親人的照顧者多半是全天候的責任,所以他們要有忙裡偷閒的本領,和病人的活動結合是一個方法,要不就要有人支援,每週找一些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是很重要的。此外,親人照顧者會有角色互換的現象,如本來是嚴父,如今成為一個什麼事都要你決定的小孩,有時做為照顧者的人更要做心理調適。

照顧者喘口氣不是什麼罪過,因為只有你保持心理生理在最佳狀態,才是對病人最好的事。所以,病人要有休閒活動,你也一樣,大多情況下兩者並不同調,如何求取一個雙方都合適的方式,是一個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