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的定義為肌肉量減少,常發生於肝硬化病患,目前肌少症的定義仍未得到共識,但一般建議若四肢肌肉量比年輕人平均肌肉量少2個標準差以下,即可視為肌少症,臨床上可使用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儀器(DXA)、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或磁振造影檢查(MRI)來測量肌肉量;發生肌少症時,其骨骼肌量會減少,並因而造成力量或功能減退,導致生活功能變差,生活品質不佳,甚至死亡。
由於肌少症與許多生理功能息息相關,而許多慢性疾病患者可能在長期罹病後,出現肌少症的情形,使臨床學者也常使用肌少症作為疾病的死亡預後因子,例如臨床學者利用肌少症來探討肝硬化病患和肝癌等病況的預後。
2012年2月的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中,美國學者Meza-Junco J等評估112位肝硬化病患,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評估第三腰椎部位的骨骼肌量。結果共有45位病患發生肌少症。肌少症病患的中位存活期間為19±6個月,無肌少症者為34±11個月,可見肌少症與肝硬化病患的死亡率關係密切。
先前曾有研究評估腰肌面積和肝移植後死亡率具有密切關係,研究指出,當腰肌面積減少1,000平方公厘時,死亡風險增高3.7倍;且腰肌的面積越大,肝移植後的3年存活率越高。在2013年6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中,日本學者T. Kaido等評估肌少症與活肝捐贈移植後的死亡率。本研究共有124位病患接受手術,其手術前的骨骼肌量中位值為標準量的92%,進一步分析顯示,骨骼肌量與血清支鏈氨基酸與酪氨酸比值相關,也與體細胞量相關。骨骼肌量較少者的整體存活率顯著少於骨骼肌量正常或較多者。對這些骨骼肌量少的病患在手術期間進行營養治療,可有效改善其存活。經過統計分析發現,肌少症是接受移植後引起死亡的獨立因子。
2013年6月的J Clin Gastroenterol.電子搶先報中,美國學者Meza-Junco J等又進一步分析被評估作為肝臟植合適對象的116位肝癌病患,利用電腦斷層掃描評估骨骼肌的橫切面面積。結果共有35位病患出現肌少症;分析結果顯示,肌少症與死亡風險增高有關。罹患肌少症的病患其中位存活期間為16±6個月,而無肌少症者為28±3個月。作者結論指出,肝症病患幾乎有三分之一發生肌少症,且與死亡率呈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