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青春痘的雷射光電治療

引發青春痘的成因有四項病理機制,包括: 1.表皮角化不正常,造成毛囊開口阻塞。 2.皮脂腺過度分泌,使得過多的皮脂累積於毛囊內部,形成粉刺。 3.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過度增殖。 4.毛囊產生發炎反應。

對於輕微的病況,可採用外用藥治療,但對於高度活躍的情況,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口服藥物治療。由於傳統的青春痘治療常需一至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會有效,可採用雷射光電治療方式,針對上述病理機轉作用,增進治療的效果。

 

發光二極體(LED)

痤瘡桿菌代謝過程會產生內生性紫質(porphyrins),某些可見光可活化這些物質,產生單態氧(singlet oxygen)等自由基,破壞細胞壁的脂質而消滅細菌。

藍光波長(例如 420-470 nm)具有較佳的抑菌效果,然而藍光在皮膚的穿透深度僅有約 0.2 mm,所以可結合效能較差,但穿透較深的紅光波長(600-1000 nm)。紅光亦可限制巨噬細胞釋放細胞激素(cytokine),具抗發炎能力,有研究者認為藍光也有抗發炎的效果。如果只以紅光治療,青春痘病灶數目與皮脂腺分泌量都有降低的現象。

結合紅藍光的治療,抑制發炎的效果優於單獨使用外用藥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或僅照射藍光。

 

雷射(lasers)

因為皮脂腺對熱相當敏感,紅外線波長的雷射,例如銣雅克(Nd:YAG)雷射、二極體雷射、鉺玻璃雷射,可加熱組織內水分子產生光熱效應,破壞皮脂腺細胞。有研究者認為雷射光也可能對皮膚產生免疫調節作用,但仍需臨床證據支持。

可見光波長的雷射對青春痘亦有療效,例如 KTP 綠光雷射(potassium titanyl phosphate laser, 532 nm)比藍光穿透更深,具類似的殺菌作用。

黃光波段的脈衝式染料雷射(pulsed dye laser, 585-595 nm),也有活化紫質,消滅痤瘡桿菌的效果,但含氧血紅素對此波長的吸收能力極佳,所以這種雷射的作用,主要透過微血管吸收雷射後的光熱效應,抑制皮脂腺活性。染料雷射可促進TGF-beta表現,具有消炎作用。染料雷射也可破壞不正常擴張增生的微血管,改善發炎性青春痘的泛紅反應(俗稱「紅痘疤」)。

 

脈衝光(intense pulsed light

脈衝光並非真正的雷射,是一種複合波長的光能,屬於混合性的強光,但能量較不如雷射光「精純」。脈衝光對於青春痘治療的作用原理也是利用內生性紫質在照光活化後,產生單態氧而破壞痤瘡桿菌細胞壁,並利用皮膚吸收光能後,產生熱能而抑制皮脂腺。

 

電波拉皮(無線電射頻,radiofrequency)

常被稱為「電波拉皮」的無線電射頻能量,對於青春痘亦有治療效果。在相關研究中,認為此療法的作用機轉,在於減少毛囊附近的發炎反應,並利用熱能抑制皮脂腺的作用。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光動力療法可活化紫質,產生自由基而殺菌,此法是利用感光物質,例如:amynolevulinic acid(ALA),放大光療效果。

局部塗抹 ALA 後,上皮細胞會將 ALA 轉化為第九型前吡喀紫質(protoporphyrin IX),並累積在上皮與毛囊皮脂腺中,而且 ALA 也會促進痤瘡桿菌合成內生性紫質,當後續照射適當波長的光線後,這些紫質就會被活化,並造成細胞的破壞。

光動力療法的光源相當多樣化,包括 LED 的藍紅光、脈衝光、染料雷射、KTP 綠光雷射等。光動力療法由於結合光療與感光物質,所以比單純的光療疼痛,較易產生泛紅、水腫、結痂、皮膚片狀剝落、治療初期惡化的副作用。

 

結論

對於藥物療法無效或效果不佳,或對口服藥物副作用有疑慮的青春痘患者,雷射光電治療可提供替代方案,但不是用來完全取代傳統藥物治療,不恰當的雷射光電治療也可能有灼傷、水腫等副作用。

光電治療可與藥物療法併用,以得到最好的效果。整體療程仍需與醫師討論,根據自身狀況量身訂做,進行最佳化的安排。

 

圖1:此病患已經過兩個多月青春痘口服抗生素與外用藥治療,但青春痘狀況仍相當嚴重,由於對副作用之疑慮,不考慮口服維他命 A 酸治療

 

圖2:經過多種波長複合式雷射治療三次後,青春痘狀況大幅改善,同時由於雷射的美白效應,膚色也變得較白皙

 

想了解更多,您也可以閱讀以下相關的健康世界書籍:

《輕輕鬆鬆變美麗:醫學美容專家們的私房秘訣》

 

(封面圖片來源: Vancouver Laser & Skincare Centre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