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NEWS

多查證、求真應對黑心

最近臺灣最多的新聞報導,毫無疑問,是攙假的食用油風暴,一連串的食品的安全問題,接續出現。這事件的發生是臺灣整個社會的造假問題的一環。我以前常在本欄及其他報刊討論,醫界必須要注重正確可靠,「求真」是第一要務。    

要偵察出錯誤,必須先存疑、多查證及求真。這醜案能揭發出來,靠一些人一再的存疑心,堅持他們的查證,終能讓黑心商人現形,求真的結果!

從報上的報導,醜案會現身,因為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醫師所帶領的食品科,以及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的堅持。早在 2011 年,國科會委託的研究報告,就已指出麻油摻大豆油,甚至有人向衛生署檢舉,但這兩單位都不積極處理。

彰化縣衛生局則不一樣,他們 1 年前接獲檢舉得知橄欖油有摻雜油的問題,一再的努力後,找食用油製造商的源頭調查。查出那公司賣出的橄欖油比進口的量多得多,彰化的地檢署於是介入偵辦而查出。接著發現更多的食用油製造商,有同樣類似的情形。總之他們都是摻入廉價油而以高價的橄欖、芝麻油出售。

食用油摻雜油案,由地方性的單位調查全國性的製造的源頭大公司,而不是去抓飲食店或零售商。不少的報導都以「不僅是黑心商人為了賺錢見利忘義,也看到了位居廟堂的高官們推諉塞責」。

食品安全是我們醫界的重要一項,我們應該注重。跟醫學最基本的原則一樣,食用油的成分,必須力求正確。食用油含有不是標榜的成份,摻入價廉且品質低甚至可能有毒性的雜油,稱之為「黑心」,一點也不過份。

(圖片來源:yewenyi via photopin cc

這食用摻雜油一連串的事件中,我們醫界能學習什麼?有 3 點是這些事件的中心問題:第一「黑心商人為賺錢見利忘義」,第二「位居廟堂的高官們推諉塞責」,第三「基層機構的查證及求真精神」。    

醫學界可以從這些事件中學習些什麼?醫界有沒有如此「黑心」事件?雖很少並不是沒有。幾年前有醫師將癌症組織偷偷放到健康人的檢體,這種「黑心」當然是造假的極端。為圖利把西藥摻入麥片、草藥、中藥,做不需要的診治或手術,還有些醫師為圖利的偏方或「神」醫,可能被人歸為「黑心」的醫界事件中。

為何這類醫師造假到這地步?臺灣整個社會包括醫界的環境使然,因為社會不把造假認為不應該,各階級各行業,因循苟且下去的結果。

診治病人必須要正確可靠要求真,這道理很容易明白,若不求正確,病人會受傷害。其實對其他的事物大家應該有同樣的心態。不管是醫學、科學、人文、社會學都一樣需要這種求真的心態。  

臺灣食品安全問題,黑心油風暴可說是這種造假不求真後果的表現。全世界最會造假的大概是中國人,膽敢造假嬰兒奶粉,真罪惡之極。想不到臺灣人不學好,向中國人學造假,造假趨勢越來越普遍。

造假的文化在醫界也越來越風行,退休後對醫學人文、歷史文化及醫學教育有興趣,多加注意,發現臺灣醫界在這些領域一樣有虛構造假的問題,而且在增加中。虛構造假者有其目的,雖說不上黑心,越覺得必須正視及找出對策。

求真的最大原則,要把造假的事實找出來,就像揭發上述黑心的食用摻雜事件。一樣地對醫界的虛構造假應多懷疑,廣查證、追尋正確的答案。大家多去「求真」,希望能改變醫界虛構造假文化的環境。

(圖片來源:fdmount via photopin cc

最近經常在醫界刊物寫文章,常討論正確可靠的重要,今年在《當代醫學》雜誌寫一「存疑、查證、求真」系列文章,趁每年回臺灣之際,演講及跟學生及年輕輩的人士討論「求真」的問題。強調同樣的原則應該用於其他問題上,正確真實是所有事物的第一要務。

醫界造假問題中,以資歷浮誇和造假可能較普遍,在媒體仍屢見不鮮。為什麼學術醫學界的浮誇造假作風較其他非醫學的院系較常見?利益的衝突的問題就浮現出來,造假為吸引病人或可能帶來機構的「名聲」。臺灣醫療機構或衛生主管單位的高層都沒嚴格處理這類問題。有點類似上述衛生署接到食用油摻雜油的檢舉時的態度,不積極處理,是否「居廟堂的高官們推諉塞責」?

其實不只是「位居廟堂」的人士的責任,人人有義務,若大家都不願得罪人,而「醫醫相護」,繼續「放任」或可稱「包庇」,大家把造假認為無關緊要,習以為常後,上述黑心事件終究發生。只要有錢賺就敢摻假,對大眾的健康有影響。  

不誠實、浮誇和造假更會影響醫療及醫學教育。有些醫界人士,為吸引人虛構歷史或故事,寫科學及醫學上不可能現象,毫不以為恥,甚至說「無傷大雅」。有些人的醫學及科學的論文,也被懷疑。

「求真」另一重要成份:有錯誤馬上修改。人總會有失誤,我們一向接受的教育,尤其思考方式的訓練,較不會懷疑錯誤,自己更認為不會出錯,就是被人告知有錯誤,也較不願更正。探討錯誤最能學習而有所改進。事後檢討發生前的破綻,是學習正確求真最有效的方法。

(封面圖片來源:DandyDanny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