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發表於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顯示,全球成年人普遍蔬果攝取量不足,亞洲人平均一天僅攝取3份蔬果,高達85%人口沒有攝取到最低建議量。專家建議兩個動作改善。第一,至少需增加其目前蔬果攝取量的兩倍,才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最低蔬果攝取量。而各色蔬果含不同營養素,均衡攝取更有益健康。
台灣植物營養素缺更大
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建議每人每日應至少攝取5份蔬果來獲取足夠的植物營養素,但這項全球 20 萬人規模的調查顯示,全球成年人的每日實際蔬果攝取量只有 1.7 到 2.7 份;依地區來看,北非與中東地區最低,達 2.7 份,南美洲最高,達到 4.2 份;整體而言,平均每 4 人中就有 3 人未達最低標準。
在台灣,最新研究也指出只有 7.4% 民眾達到每日五蔬果的建議攝取量,落差比全球平均值更大;若依蔬果顏色區分,88% 國人紅色植物蔬果缺最大!即使是國人吃得較多的綠色與白色植物蔬果,「不盡理想」的也高達七成。紐崔萊資深科學家Dr. Dawna Venzon因此重申,每個人的蔬菜水果攝取量至少要增加為現在的2倍,才能攝取足夠的植物營養素,為健康添一份保障。
台灣人就靠地瓜葉、葡萄柚及柑橘
調查也發現,全球民眾在植物營養素的食物來源方面,也普遍存在吃某些特定食物的現象:像萵苣是全球民眾最主要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來源;洋蔥是全球最主要的槲皮素來源;而多數國家的主要α與β胡蘿蔔素來源是紅蘿蔔、蕪菁;橙皮素多來自柑橘;茄紅素則主要來自番茄。台灣地區的研究則指出,地瓜葉、葡萄柚及柑橘是台灣人最主要的植物營養素食物來源。
不過 Venzon 表示,民眾以特定食物為主要植物營養素來源,不見得來自個人主觀偏好或選擇,生活過於忙碌無法多花時間準備、餐廳及市場供應的蔬果選擇過於有限、當地不生產特定蔬果、價格過高,甚至部份地區的風俗文化鼓勵多吃或少吃特定種類的蔬果,都可能對人們植物營養素攝取的質量產生根本的影響。
植物營養素不足 現代文明病如影隨形?!
在WHO調查發現,全球只有5%的人真正健康、75%的人處於即使身體不適卻未達生病的「亞健康」狀態,具備優異抗氧化、抗發炎能力的植物營養素,對人體真正健康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台灣員工平均每年工作約2,200小時,比日本和美國多20%,比英國多30%,比德國高出50%,日常生活壓力大,蔬果攝取不足意味著能保護身體健康的植物營養素也攝取不足,面對環境污染、3C產品重度使用的包圍,更需要從養成攝取充足植物營養素的日常生活習慣開始。
植物營養素是植物中的有機成分,存在於紅、橘黃、綠、藍紫、白色等不同顏色的植物蔬果中,是21世紀最受重視的營養素,每一種顏色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功效,能幫助身體對抗自由基及氧化壓力,有助於促進眼睛、骨頭、關節與心臟的健康,以及維持免疫與腦部功能;近年來許多研究也證實,植物營養素有抗發炎、抗癌、抗老、調控基因表現、不易肥胖及提升精子活性等功能。因此各色蔬果均衡攝取更有益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