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許多研究指出,胖瘦可能不只與遺傳或生活習慣有關,而是與腸內細菌有關,有些人腸內的細菌分布容易造成肥胖,有些則讓他們怎麼吃都不胖。那怎麼辦,可以交換細菌嗎?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有此可能。
研究者找來了 8 位志願者,分別是 4 對雙胞胎,而且都是一胖一瘦,其中有一對是同卵雙胞胎,以雙胞胎作實驗除了能排除先天基因的影響,也確保生長環境差異性不大,然後取得他們的腸道菌,把菌植入以無菌方式養大的小老鼠腸內。
結果一如預期,儘管每隻老鼠吃的東西都一樣,但得到胖子腸道菌的小老鼠怎麼吃怎麼胖,得到瘦子腸道菌的則怎麼吃怎麼瘦。
接下來,研究者把小老鼠都放在同一籠,由於老鼠有吃老鼠屎的習性,所以老鼠們會彼此分享腸道菌,那麼接下來應該老鼠都變成不胖不瘦?意外的結果發生了,實驗的結果是:胖老鼠變瘦了,但瘦老鼠卻不會發胖,胖老鼠得到了瘦老鼠的腸道菌,但胖老鼠的腸道菌卻不會影響瘦老鼠。
這是怎麼回事?這表示瘦老鼠腸道菌較多樣化,有胖老鼠沒有的菌,相對的,胖老鼠腸內不是有特別的「胖菌」,而是菌種較少,所以才會造成單向影響的狀況。
先前有許多研究,顯示胖子的腸道菌種多樣性的確不如瘦子,所以這個實驗結果與先前的研究吻合。但是研究者也發現,胖老鼠只有吃低脂、高纖維的食物時,才會得到瘦老鼠的腸道菌,如果胖老鼠吃的是高脂、低纖維的食物,就沒有這種效果。
這項研究開啟了許多想像空間,在現行的醫學,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誤食過量抗生素殺光了腸道菌,或是嚴重腹瀉拉掉了腸道菌,使腸道菌不平衡又導致下瀉不止,在這種情況下,會請親友捐出大便,植入病人的腸內,以恢復腸道菌叢生態。
既然如此,那麼胖子是不是可以請瘦的朋友捐出大便,植入自己腸內?植大便大概健保不會給付,為了省錢,或許只能學習勾踐的精神,勾踐為了復國去嘗夫差的大便,現代人會不會為了變瘦而去植大便或嘗大便呢?
不過就算有這個勇氣,根據研究結果,也還得吃低脂、高纖維的食物,才會有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