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曾下過決心減肥,也成功減了好幾公斤重量,但往往噩夢就會來臨:復胖。不要太責怪自己,有時候這不是你的錯。科學家發現一些肥胖的人,胃部通知腦部「已經吃飽了」的機制失效,這將造成人們不易節制飲食,復胖也就不意外了。
高脂飲食讓胃部神經變遲鈍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博士生 Stephen Kentish 研究高脂與普通飲食與腸道功能的關係,結果發現長期攝取高脂飲食,胃部負責將「飽食感」傳遞至腦部的神經變得不敏感。這項研究刊登於「國際肥胖症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該校助理教授 Amanda Page 指出,這代表在回到正常飲食後,胃部的神經反應並未回復到正常飲食時的狀態,因此人們就會吃進比正常狀態還要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一種名為 Leptin 的荷爾蒙功用在制止食物攝取,在高脂飲食的情形下,Leptin 卻進一步抑制了胃部的神經偵測飽食程度的能力。
據統計只有 5%的減肥成功者能持續維持體重,大部份的人在兩年內就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比較不幸的是,研究團隊還無法確認這種神經變遲鈍的現象是一時的還是永久的, 對於95%的人來說不算是真正的好消息。所幸他們將繼續研究這種效應的持續時間以及是否有什麼療法可以逆轉,希望他們盡快有成果出來。
腸道菌種分佈影響胖瘦
除了胃部神經反應變遲鈍影響人的胖瘦,腸道裡的細菌也有影響。八月號的自然雜誌刊出兩篇法國國家農業研究中心 Dusko Ehrlich 的論文,一篇指出超過300位丹麥受試者的腸道中,如果菌種數愈多就愈不會有代謝症候群(註1)。另一項研究則針對49位肥胖者給予高纖飲食,發現他們腸道菌種的多樣性提昇,代謝情形也有所改善,但如果腸道菌種原本就很多的受試者,並沒有什麼改變。
華盛頓大學 Jeffrey Gordon 博士的研究也呼應了上述幾個現象。我們先前「瘦子的腸道菌可幫助你減肥?」提到,具有胖雙胞胎菌種分佈的小鼠會變胖,瘦雙胞胎的沒有影響。瘦小鼠的菌種傳播給胖小鼠後,可以幫助胖小鼠避免體重增加及代謝症候群,但胖小鼠的菌種並不會對瘦小鼠產生什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實驗者用高脂少蔬果的方式餵食小鼠,上述現象都沒有發生。
吃下去的卡路里不見得被完全吸收
不同人變胖的情形不相同,不同食物種類造成的影響其實也不同。葡萄糖是身體的能量來源,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醫師 David Ludwig 之前的研究已經證實來自不同食物的葡萄糖對人體產生不同影響。他的研究是在給予同樣卡路里的情形下比較三種類型飲食的異同。低脂飲食者會少燃燒300卡的 熱量,而低升糖指數(註2)飲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比低脂飲食更適合達到減重的目標,但低升糖指數飲食更佳,因為它不會引起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產生的壓力與發炎的反應。
這三類型食物造成的不同結果,其實是因為不同食物分解為葡萄糖的過程不同,跟葡萄糖本身沒有直接關係。但科羅拉多大學 Richard Johnson 博士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葡萄糖在轉換為果糖的過程中,也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他將水與葡萄糖餵食給三組小鼠,一組是控制組,另兩組是缺少將葡萄糖轉化為果糖必備酵素的實驗組。實驗證實控制組的小鼠會得脂肪肝,並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這代表葡萄糖轉化為果糖時身體的代謝過程受到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結論
1.長期攝取高脂飲食,負責偵測並傳遞「飽食感」至腦部的胃部神經會變得遲鈍,將使我們吃下更多東西。目前沒有進一步深入訊息,故現階段高脂飲食應盡量減少。
2.腸道中的益菌有助於人體減少囤積脂肪與代謝異常。健康的飲食增加腸道益菌,也就間接影響人體的胖瘦與代謝過程。
3.低升糖指數的飲食在人體處理過後,會比低脂飲食有更少的卡路里被人體吸收。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相同效果,但比低升糖指數飲食有害人體。低升糖指數飲食包括但不限於低度加工的穀類、蔬菜、水果、豆類與健康的脂肪類等。
(封面圖片來源: Vanessa Pike-Russell via photopin cc-nc-nd)
延伸閱讀
- 瘦子的腸道菌可幫助你減肥?
- 腸道細菌「越獄」搞鬼
- 益生菌也能讓你快樂 陽明研究領先全球
- 腸道細菌讓你憂鬱
- 益生菌實驗 治療憂鬱症小鼠
- 台灣人腸道壞菌數為日本30倍
- 造成自閉症的原因:腸道菌種分布異常
- 自閉症可能與腸道共生菌有關
註釋
1.代謝症候群包括高血壓、肥胖、胰島素抗性(容易引發第二型糖尿病)等。(回到本文)
2.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食物消化後分解為葡萄糖,如果分解速度很快造成血糖指數急速上升,就會加速胰島素分泌,促使脂肪組織開始將葡萄糖囤積起來,也就是說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容易使人發胖,反之則是低升糖指數,較不易發胖。(回到本文)
相關資訊
Obese stomachs tell us diets are doomed to fail
Altered gastric vagal mechanosensitivity in diet-induced obesity persists on return to normal chow and i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food intake
The Economist: Obesity Wider understanding
Endogenous fructose production and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Richness of human gut microbiome correlates with metabolic markers
Dietary intervention impact on gut microbial gene richness
Dieting? Study Challenges Notion That a Calorie Is Just a Calorie
瘦子的腸道菌可幫助你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