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就讀高三的陳同學,在國一時右手腕關節腫痛,原以為是外力傷害造腕關節受傷。一開始看了國術館、看了推拿師、也看了骨科,整整折騰一年沒有好轉,才到免疫風濕科就醫,醫師診斷出是關節問題,不是因為外力受傷造成,而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轉往免疫風濕科治療病情才穩定
陳媽媽說兒子愛打籃球,國一那年有一天放學回家說手腕受傷,帶著他到國術館推拿,過了一段時間情況並沒有好轉,又看骨科,檢查也無脫臼,但是手腕關節就是紅腫疼痛。這段時間幾乎一整年手都是包著繃帶,活潑好動愛打球的男同學,生活大受影響,沒辦法打球,連寫字都有困難,成績從一二名一直往下掉,國二時轉往免疫風濕科看診,才被診斷出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經適當治療後病況穩定,也如願考上第一志願,現在以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治療,每月追蹤,情況穩定。
主要是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
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是指發生於16歲以下,且關節發炎至少6個星期以上的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疾病,最知名的病例就是已故勵志作家劉俠。
主要病因是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影響(例如感染或藥物引發免疫系統不正常反應),造成病人關節內滑液膜發炎,長時間下來會有關節變形、骨頭受損、肌肉發育不平均而造成肢體彎曲或長短腳等問題。
青少年好動誤以為是運動傷害
胡宗慶主任指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根據健保資料庫,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0萬分之30,青少年活潑好動常發生運動傷害,陳同學因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腕關節比較脆弱,碰撞的時候受傷發炎,容易被當作外力而忽略真正的病因。
及早治療以免關節變形回不去
胡宗慶主任特別提醒,16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如果關節持續紅腫發炎6個星期以上,或者剛睡醒時有關節「卡卡」,千萬不要當作運動傷害看待,要進一步檢查確認。這種慢性關節炎及早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避免到了關節變形就回不去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4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運動傷害or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