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防治基金會於今2024/11/17 舉辦【2024乳癌大型病友會】,公布「乳癌治療財務衝擊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近七成五乳癌患者曾接受自費治療,其中近兩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有六成患者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受影響,逾四分之一病人因自費壓力而有情緒困擾。有鑒於現有健保財務無法滿足病友治療需求,多數病友認為政府應「對新藥採取部分負擔」(36.3%),或是「健全社會保險制度」(31.9%)以減輕患者負擔。
乳癌防治金會於今日大型病友會活動中,除公布該項由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共同進行的調查報告,活動中同時頒發年度傑出研究獎,以及邀集多名權威醫師對談,剖析各類型乳癌的最新治療趨勢。年度傑出研究獎由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洪明奇院士獲獎,洪明奇院士近年以「開發標記引導的有效癌症治療策略」 (Mget)為主軸,帶領國際研究團隊陸續發表克服癌症抗性之聯合療法等重要研究成果,分別刊登在《自然 Nature》…等眾多世界頂尖期刊。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指出,「乳癌治療財務衝擊調查報告」由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於今年十月共同進行,期間收集1,731份有效問卷,是單一癌種迄今最大規模針對癌症自費治療相關財務衝擊調查報告。這次接受調查的癌友近半(47%)確診時不超過五十歲,超過八成為早期乳癌(82%),九成以上病友(94%)有手術治療。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發現,自費在乳癌治療中相當普遍,高達73%乳癌病友曾使用自費,尤其是都會區比例更高,將近八成(79%)使用過自費項目,推測這也與都會區患者相對年輕有關!而多數病友自費金額不超過三十萬(31%),但自費金額破百萬的比例也不低、將近兩成(18%)。乳癌治療的過程中,包括基因檢測、手術、非免疫藥物(化療與標靶)、免疫藥物、放療…等項目,其中,最常見的自費選項為非免疫藥物,如化療與標靶…等(25.6%),其次是手術項目(23.9%,推測為重建費用以及住院差額…等)。
另就治療過程中的經濟協助,43.6%病友使用商業醫療保險,24.6%沒有額外尋求經濟協助(純使用個人儲蓄),另有近一成(9.8%)向親友借款。逾半病友在支付完癌症治療以及照護所需要的花費後,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受到影響(61%),甚至有超過五分之一病友認為日常生活開始「大受」影響。不只日常生活開支,自費醫療無形中也成為病友壓力來源。這次調查顯示,僅有26%病友未因自費支出感到壓力,其餘病友則因自費壓力造成情緒(26.7%)、睡眠(18.6%)困擾之外,也有16.3%因此影響治療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病友多數在五十歲以下,確診當下近八成仍在職場打拚,但有工作的病友中,超過一半因為治療改變了工作型態,每三個就有一個因為治療放棄原本的工作,每六個就有一人為了治療縮短工作時間。張金堅董事長指出,這對於病友來說形同是雙重經濟壓力,一方面因為治療、工作收入減少,另一方面還要負擔自費支出,難怪有超過七成病友對自費支出感到壓力、超過五成患者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受影響。
而張金堅董事長也表示,為有效提升乳癌防治、降低乳癌死亡率,政府除了將放寬乳癌篩檢年齡—讓40歲到74歲女性都能免費乳篩之外,這一年也陸續通過早期乳癌症的標靶藥物、ADC藥物等,用以降低早期乳癌復發風險,對於晚期乳癌也有放寬相關藥物給付。但不可諱言,從這次調查顯示,大多數病友在治療過程中、仍需自掏腰包、部分甚至需要向親友借貸,減輕癌友自費負擔目前亟需政府更積極的政策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