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因肝癌過世的人高達 7,000 人, 且 8 成以上都與體內有慢性 B 型肝炎病毒、 C 型肝炎病毒有關, 由此可知,B、C 型慢性肝炎病毒的確是造成患者罹患肝癌的一大隱憂。  

 

早​期診斷與治療,避免肝癌威脅

雖說如此,不過在臨床上其實只要能在慢性肝炎階段作好患者份內之事,包括定期追蹤、遵從醫囑,就能有效預防肝癌的發生;而面對肝癌的積極態度則是要定期接受肝癌篩檢,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否則當出現肝癌症狀時,通常都是腫瘤已經很大的階段了,在治療上就會多所侷限,預後效果也較差。

針對肝癌的診斷,目前醫界最常使用的包括了血清檢驗、影像檢查及病理組織切片三種:

血清檢驗:血清中的「胎兒蛋白(AFP)」是主要檢驗肝癌的項目之一。正常胎兒蛋白應在 20 ng/ml 以下,若超過標準,應該搭配影像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腫瘤存在。

影像檢查:最常用的影像儀器當屬超音波,可偵測腫瘤大小、位置、併發症等,又不具侵犯性,對於患者而言相對安全且方便。不過,有時候超音波可能會因為死角無法照射完全,又或是為了與肝硬化鑑別診斷,就必須利用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或血管攝影來加以判讀。

病理組織切片:針對可疑的肝臟腫瘤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以確診是否為肝癌。

肝癌主要治療介紹

肝癌的治療選擇與分期有明顯的相關性:

A期:即早期,腫瘤較小,約在 3 公分以內,治療方式有較多元的選擇,包括開刀切除、電燒、肝臟移植等,平均5年存活率可達 6~7 成。

B期:腫瘤超過 3 公分或不只 1 個腫瘤,即屬於中期,建議的治療方式為血管栓塞,阻斷血液供給腫瘤養分。

C期:多已有侵犯到血管,亦稱為晚期肝癌,只能以標靶治療為主要選擇。

D期:末期肝癌者,目前並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以支持性療法來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存活率約為 3~6 個月。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肝癌高危險群必須建立的重要觀念!基本上 3 公分以下的腫瘤,根治機率相當大,但超過 3 公分的腫瘤或超過 3 顆腫瘤時,則治療效果就沒那麼好。以電燒為例, 3 公分內的腫瘤根治成功率高達 90~100% ,3 公分以上的腫瘤成功率卻降低到 50~80% ,相差甚大。

至於早期腫瘤治療選擇多,應該挑選哪一種,就必須與主治醫師好好討論,根據患者狀況、了解各種治療法的優缺點,才能挑選出最合適自己且預後最好的治療方式。

由於台灣肝臟捐贈比例較少,因此肝臟移植較不盛行,主要的治療還是以電燒療法、手術治療為主。左表列出電燒療法、手術治療及栓塞療法的比較,以供讀者參考。

俗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壞,人生是黑白的」,肝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只能靠主人平時多加保養、照顧,才能免於受到最終章的肝癌威脅!奉勸大家,尤其是慢性 B 肝及 C 肝的患者,別嫌麻煩,每半年檢查一次,確保肝臟健康,千萬別等到它發出怒吼之聲才來後悔,這時候肝臟狀況可能已經回不去了!

(封面圖片來源:Badly Drawn Dad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