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是覆蓋在眼球最後方的一層薄膜,它的功能好比照相機的底片,負責將看到的影像忠實呈現,內部的結構可分為兩大部份,位於內側的是由感光細胞神經纖維及血管所構成的視網膜感覺層;位於外側的是由色素上皮所構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層。這兩層結構本應緊密黏合,但若不幸分離,則視網膜的功能就完全喪失,稱為視網膜剝離,根據產生剝離的成因,可將其分為三大類,裂孔性、牽扯性、及漿液性視網膜剝離三種。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佔所有視網膜剝離的最大宗,形成的原因可比喻成壁紙有裂孔而水份由壁紙及牆壁間滲入,於是整層壁紙都隨之而剝落,最常發生在高度近視、眼球外傷、糖尿病以及接受過眼內手術的患者,若是屬於這些高危險群的患者,平時應注意眼前飄浮的影子有否變多,是否合併有亮光出現,若有這些症狀時,應立刻請眼科醫師檢查,並且至少每半年定期回診,如此才能防範於未然。

牽扯性視網膜剝離,可單獨產生或與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一起發生,常發生於視網膜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患者,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視網膜或玻璃體的牽扯所造成,因此在視網膜血管病變的病人應盡早以雷射治療,可預防此類牽扯性視網膜剝離的發生。

漿液性視網膜剝離較為罕見,可發生在脈絡膜腫瘤或葡萄膜炎的患者,治療上,必須針對不同的病症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預防重於治療,尤其是在視網膜剝離,可說是眼科重症之一,高危險群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的人,於眼科例行檢查時,若發現已有視網膜周邊退化,甚至已有視網膜裂孔時,一定要接受預防性的雷射治療,否則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許多。

視網膜剝離的治療是以手術為主,大體上分為鞏膜扣壓術以及玻璃體切除術兩大類,手術時可配合顯微器械、內視鏡、光纖、雷射、電燒、超音波、冷凍治療儀、隋性氣體….等,琳琅滿目的現代醫學高科技,大幅提高手術的成功率。現在由於手術的改進,治療的效果要比以往好了許多,手術後患者也不需臥床那麼久,後續手術的機會相對的也少了很多。

若是發生了視網膜剝離,不即時治療的話,視網膜感光細胞會有「自殺」現象,影響預後,若置之不理,不僅會失明,而且眼球會縮小變形,因此,一旦發現有視網膜剝離,不要猶豫,應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大部份的視力可恢復至相當水準。

視網膜剝離的預防及治療的成效,有一些必須患者自己負責,若是屬於高危險群,應該每3~6個月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有視網膜剝離,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一直諱疾忌醫,產生了玻璃體與視網間纖維化的反應,不僅增加手術困難度,對於術後視力的恢復也將大打折扣。

    回覆 # 1F
    2022-12-08 17:38:30 發表

    very satisfying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回覆 # 1F
    2022-12-07 12:43:59 發表

    Thank you for great content.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izmirmerkitevdenevenakliyat.com/

    回覆 # 1F
    2022-12-02 22:59:04 發表

    But wanna say that this really is quite helpful , Thanks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write this.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