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冷凍低溫保存屍體?你可能誤會了,這裡不是在講科幻故事或妖魔鬼怪,而是正統的醫學研究結果。近年來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人的死亡不僅是心跳停止等傳統定義那麼簡單,而低體溫療法(Therapeutic Hypothermia)對於心臟停止、中風、創傷性腦或脊髓損傷等疾病的急救與恢復過程有所幫助,減少急救後神經或心臟功能缺損等後遺症。但低溫療法與主流醫學有一些觀念衝突,目前尚未被普遍認可。
「傳統上,當一個人心跳與呼吸都停止,他被定義為死亡,你也不能再為他做些什麼。」紐約州立大學急救醫學科 Sam Parnia 博士這麼說。不過當科學家從細胞的層級研究這個議題,卻發現真正的死亡,其實是從我們現有所謂「死亡」的那一刻開始,一系列細胞邁向死亡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經歷數個小時,而我們有逆轉這個過程的潛力。」
保持低溫減緩細胞死亡
先談腦部的死亡。過去我們認為當心臟停止跳動,腦部就會因為缺氧或缺乏營養而受損,但科學家說這個觀念過時了。賓州大學急救醫學教授 Lance Becker 說,開始缺氧時,身體會發出大量訊號通知細胞準備死亡,所以有機會修改這個過程讓它踩煞車。該如何做呢?從幾個腦部與心臟都停止活動超過一小時以上,但卻被救活且腦部只有輕微損傷或沒有損傷的案例來看,「保持低溫」是一種選項。
研究發現低溫似乎可以藉著減少腦部對氧氣的需求,達到保護腦細胞及終止細胞死亡的啟動指令,但前提是身體在死亡時沒有受到很大的損傷,這包括降低體溫的過程,而且也不能死得太久。
急救力道應和緩
另一方面,成功的復活還牽涉到是否妥善地讓心臟恢復跳動,以及妥善地讓體溫回升。Becker 指出,他們學到的結論有違常理,因為傳統上當氧氣不足時應該要供給氧氣,血壓下降時要讓它升壓。但就實際的情況來看,如果病患心臟回復跳動,大量血液與氧氣進入腦部,卻可能會加劇神經細胞損傷,如果將過程緩和下來,也許反而更為恰當。
雖然這些觀念還沒有被確切驗證,但近年來一些研究指出低溫能夠提高病患存活率與恢復程度,甚至美國心臟學會也建議當病患的血液循環恢復後,可考慮給予低溫治療。不過並不是所有美國的醫院都把低溫療法放進重症治療的標準程序中,「相關的知識都在那兒了,但是卻沒有執行」「全美可能只有不到10%的病患曾因低溫療法得到幫助。」Parnia 似乎有點沮喪地表示。
他認為,只要有需要,理想的狀況應該是用儀器代替人力進行胸部加壓,確保進入腦部的血量與氧氣量。而心臟恢復跳動後,降溫與減少氧氣供給將是病患腦部無損傷而復原的關鍵因素。
主流醫學觀念遭受挑戰
常規的醫療觀念並不試圖挽救一位腦部損傷過於嚴重的病患,或只能存活於無盡的昏迷狀態的人,因為如果這樣做有可能讓病患的腦部損傷更嚴重,如此一來就面臨著難解的道德問題。不過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教授 Stephan Mayer 博士認為傳統的知識對於腦部的損傷與死亡的過程並不完整,也不清楚人體能承受多少程度的傷害,以及是否能逆轉整個過程。「認為腦部損傷不可逆轉的想法是致命的錯誤,如果你太快就做出了決定,沒有多考慮到所有層面,你事實上可能正在殺人。」
而 Becker 的用詞則和緩了一些,他認為醫師應該考慮所有可用的療法,「問題是,你為什麼只用一半的方法來救人?」
除了國外的研究,台灣近年來也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例如「治療性低體溫的發展與臨床應用」、「低體溫急救之心臟保護作用」、「低溫治療於心跳停止患者與心肺復甦後之應用」,本(10)月初台中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的研討會中也確認低溫療法有助於病患的存活與神經系統的表現。醫界基於人命關天的謹慎態度,自然不會對於新觀念有太衝動的行為發生,但愈來愈多研究說明低體溫療法確實可以增加病患的存活與復原的表現,死亡的定義不但要改變,遠離鬼門關的機會更多了。
Excellent article! We will be linking to this particularly great article on our website. Keep up the good writing. nj12
Wonderful post! We will be linking to this great article on our site. Keep up the great writing
it’s awesome article.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izmirmerkitevdenevenakliyat.com/
It’s nice to see the best quality content from such sites.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