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楊政憲
顧名思義,子宮鏡是一種內視鏡,深入子宮腔中觀察或做手術。它可以分為診斷性與手術性子宮鏡。診斷性子宮鏡因為口徑小於 4 釐米,在門診不需麻醉便可完成檢查;相較之下,手術性子宮鏡口徑較粗,達 8 至 9 釐米,需要擴張子宮頸才進得去,因此,必須在開刀房麻醉之後才能進行手術。
子宮鏡臨床應用
子宮鏡是處理子宮腔病灶的最佳工具,常見子宮腔病灶包括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腔黏連、子宮中膈、胚胎組織或胎盤殘留、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圖一)。
這些子宮腔病灶可能造成月經量增加、經期延長、非經期陰道出血、貧血、月經量減少、閉經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對於想懷孕的婦女而言,也會因此阻礙胚胎著床或導致流產。
傳統上,超音波是診斷婦科疾病常用的工具,但由於子宮腔在自然狀態下前後壁緊貼,超音波看到的子宮腫瘤不容易確認其壓迫子宮腔程度。當腫瘤突出於子宮腔中或壓迫子宮腔時,往往造成陰道異常出血,此時以子宮鏡檢查便有其必要性。在子宮鏡進入子宮腔之後,藉由葡萄糖水灌注撐開子宮腔,可以清楚判斷腫瘤壓迫子宮腔的程度。這種以診斷為目的的子宮鏡檢查在門診不需麻醉便可完成。
此外,子宮腔黏連是超音波無法發現,必須依賴子宮鏡或子宮輸卵管攝影診斷的疾病。而子宮鏡用來診斷子宮內膜增生與子宮內膜癌,可以達到比超音波更高的診斷正確率。
再者,當罹患子宮腔病灶的婦女沒有性經驗,超音波只能由經腹部方式檢查,可能不易獲得清楚影像。此時也可考慮使用子宮鏡,在不撐開陰道情形下,將子宮鏡沿著陰道、子宮頸,進入子宮腔中檢查。子宮腔病灶之外,甚至也能同時檢查陰道與子宮頸,因為這二個部位的病灶同樣會造成陰道出血,也不易以經腹部超音波看到。
子宮鏡檢查注意事項
不論是診斷性或手術性子宮鏡,檢查或手術最佳時機是月經結束後1週內,排卵之前的濾泡期。此時子宮內膜較薄,不會干擾檢查或手術,同時也避開懷孕可能性。骨盆腔感染與子宮頸癌是子宮鏡禁忌症,以避免發炎或癌細胞擴散。當子宮鏡通過子宮頸時,難免造成些微出血,同時檢查時必須使用葡萄糖水灌注撐開子宮腔,因此檢查後會有少量淡紅色液體由陰道流出。此外,子宮鏡屬於侵入性檢查,檢查後必須服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子宮鏡手術
由於手術用的子宮切除鏡口徑較粗,術前必須先擴張子宮頸。麻醉之後以子宮灌流液撐開子宮腔,針對各種子宮腔病灶有不同的手術策略。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殘留胚胎或胎盤組織、內膜增生等子宮腔中的腫瘤病灶,通常以子宮切除鏡將其切成碎片,再夾出子宮腔外。而對於子宮腔黏連與子宮中膈,則是利用子宮切除鏡的電刀功能將其切開。
子宮鏡手術常見併發症包括:出血、子宮穿孔、灌流液使用過量導致電解質不平衡、以及氣體栓塞等。有經驗的醫師可以適當處理這些併發症,甚至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子宮鏡手術後傷口可能產生子宮腔黏連,常見於多發性黏膜下肌瘤、子宮中膈、子宮腔黏連接受子宮鏡手術之後。避免形成永久性子宮腔黏連的方法是:手術後每隔 10 天左右,在門診無麻醉情形下,以診斷性子宮鏡剝離尚未形成厚實纖維的黏連組織,以免未來還需要再次手術清除子宮腔黏連。
結 語
相較於超音波,子宮鏡在子宮腔內直接觀察,是診斷子宮腔病灶的最佳工具。針對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腔黏連、子宮中膈、胚胎組織或胎盤殘留、子宮內膜增生等子宮腔病灶,以子宮鏡手術治療有許多好處,包括:無外在傷口、手術時間短、術後疼痛感低、身體復原迅速、受孕等待期短等,是處理子宮腔病灶合適之工具。
一個設備完善的子宮鏡中心,應同時具備診斷性及手術性子宮鏡,二者搭配使用才能達到處理子宮腔病灶的最好效果。
I appreciate you sharing this blog post. Thanks Again. Cool. at the races live stream
There is some nice and utilitarian information on this site
As I website owner I believe the content material here is really good , appreciate it for your efforts.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