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2 月 05 日

台灣有95%的重症病人是在醫院往生,大部分的患者卻很想落葉歸根,回到家中善終,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擴大居家安寧照護健保給付,鼓勵由住家附近之醫院或診所醫師就近提供社區安寧照護服務,擴大參與安寧照護之醫師範圍,讓末期病患回歸家庭時,可在地安老,帶著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實地居家照護感受到需求

健保署舉一個實際的案例說明擴大居家安寧照護的重要。阿嬤住在金山偏遠山區,罹患胰臟癌住進醫院安寧病房多日,病情一直不見好轉,最近更是疼痛難耐,一直吵著要回家,安寧醫護團隊即刻安排阿嬤回家,並定期翻山越嶺到阿嬤家,為阿嬤進行末期狀態病患之照護。

10天後阿嬤往生了,阿嬤的兒子與媳婦一直感謝安寧醫護團隊細膩溫馨的關懷與照護,讓醫護團隊深深覺得符合社區需求及民情風俗(在地善終)的重要性,也更感受到社區化之安寧照護才是民眾最終的需求。

初估一年服務500人

社區安寧療護的照護對象與現行10類末期病人安寧療護相同,包括癌症、漸凍人、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它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衰竭等。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偏遠地區或赴異地就醫的民眾,如果有安寧照顧的需求,往往因為醫院太遠而只能留在醫院裡,因此社區醫師投入安寧照顧,將可讓末期病患有回家安養的機會,而許多病患之前也可能常常在地就醫,與基層醫師維持了良好的關係,透過社區安寧照護,病患從大醫院回家後,再讓熟悉的基層醫師接手照顧。

本次新增「社區安寧照護」讓回到住家或安養機構的患者,都能獲得安寧療護專業團隊,包括醫師、護理人員、社工等安寧團隊之定期探訪與訪視、一般診療與處置、末期狀態病患及其家屬心理、社會及靈性等方面的照護,初步預估全年有500人左右接受「社區安寧照護」。

未來思考建立雙向轉介管道

健保署歡迎社區中之社區醫院及診所醫師踴躍加入安寧照護之行列,加入前只要先取得13小時及臨床見習8小時之訓練資格即可,等社區中有末期病人需此服務時能就近提供。

她表示,社區安寧照護計畫剛開始推動,現階段還無法彙整加入計畫的社區醫師名單,民眾現在如有居家安寧照顧需求,可以先從現行居家照顧的資源中,尋找離住家較近的醫資源先開始。未來,健保署也會思考建立醫院與社區醫師雙向轉介的管道,以便順利銜接民眾的醫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