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購買日式點心後發現疑似發霉,卻因賣場第一線處理失當產生爭議,憤而以食安事件投書媒體,事後發現是烘焙時糖粒褐化造成虛驚。這些往往只是單一消費個案,而不是塑化劑或假油等影響層面廣。主管機關因此針對第一線賣場人員舉辦消費者保護與風險教育,不過對業者施加訓練會不會反過來掩蓋了可能的食安問題,專家表示兩者層面不同不受影響,但消費者權益可獲更多保障。
賣場第一線人員再教育
食品藥物管理署 8 月下旬,啟動「消費者保護與風險教育」研習課程,針對賣場員工及其第一線管理幹部加強教育,全台將舉辦 25 場預計超越 1200 人次參與訓練。課程內容包括給予賣場人員瞭解業者責任、消費爭議處理及衛生相關法規,強化業者的知能與職能,更進一步維護消費者權益。
食藥署企劃及科技管理組副組長遲蘭慧表示,連鎖業者都已有自己的管理機制,舉辦研習課程目的在對第一線人員進行再教育。對於連鎖體系以外通路業者是否納入,她表示今年是第一年舉辦,因此先針對連鎖賣場人員,後續階段需再研擬。
不用花多少錢卻可消弭爭議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表示,除了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與消費者保護相關法規,消費糾紛的處理等議題外,其實用同理心來經營企業也很重要,這是研習課程想要表達的重點之一。他舉例說,當民眾買到問題產品,當然通路業者到民眾家中處理最好,但當民眾自己回店裡辦退貨,是否可以貼心補助一些交通費?是否可以直接換新貨給消費者?這些其實都沒有多少錢,但是可以有效消弭一些不必要的爭議發生。
前台北市政府消保官黃鈺生表示,賣場常見的消費問題,除了場所安全、標價不同外,就屬產品瑕疵最多,過期、有異物、變質等,一般處理方式都會先調查該批貨有沒有其他類似情形,可界定事件的嚴重性。而屬於賣場層次的食安事件,往往都是因為賣場人員疏忽,該做的程序沒做好,或是人員流動率高訓練不足。還有的情形生鮮或冷凍食品的上架是由供應商送貨來時自己做,賣場因而把變質或過期的問題推給供應商。但從法律角度來看,賣場同樣要負把關的責任。
食安與消費糾紛應分開看待
韓柏檉表示,食安問題可以區分最嚴重的食品有毒素、無害但造假或不實食品、過期或標示不明、有異物或變質及包裝破損等四個層級,但實際上最後兩個情況較輕微的個案數是最多的。
按照研習課程的目的,是要試著減少因為這兩個原因造成的消費糾紛,但這樣做是否會讓真正的食安問題被掩蓋住?黃鈺生認為,從過往塑化劑、假油等事件來看,其實並沒有透過民眾消費而發現的食安問題,因為民眾能力有限,不太可能發現問題食品,光是檢驗一包米有沒有問題就要花個萬元上下,也不是民眾能負擔。政府從源頭管理把它做好,包括產品與原料的登錄、稽查等,食品安全才能獲得保障。
Nice post. I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challenging on blogs I stumbleupon on a daily basis. https://no19butik.com/
Good article with great ideas! Thank you for this important articl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is wonderful information. live farsi
Very nice blog post. I definitely love this site. Stick with it!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live/
It’s nice to see the best quality content from such sites. https://izmirmerkitevdenevenakliyat.com/Bayindir-Evden-Eve-Nakliyat
Some really excellent info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Good article with great ideas! Thank you for this important articl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is wonderful information.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