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2 月 19 日 , , , ,

救護車急促又尖銳的警笛聲劃破寧靜秋夜,急診室在半夜裡又忙碌了起來。一位中年男子因胸口悶痛被送進急診室,到院時生命跡象微弱,意識已不清,心電圖顯示是心室顫動,必須在第一時間就開始進行電擊,錯過了失去意識後的黃金搶救 5 分鐘延誤電擊,也許這個病人就再也搶救不回來了。

急診年增十萬就診人次,最新統計:45% 為輕症!

把急診當快速門診 恐降低急診緊急救護品質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從民國 89 年到 102 年急診就診人次,從 495.5 萬人次增加到 686.8 萬人次,平均年增 10 萬人次!但根據 101 年急診檢傷分類統計,第 4、5 級的輕症病人就占 4 成 5。

很多民眾與家屬,把急診當作「快速門診」,心中存有「只要我覺得急,就是要看急診」的觀念,但急診是要處理急病患者,但現在因方便而掛急診的輕微感冒、慢性病患者佔了近半數,也成為造成急診壅塞的主因之一。

拒絕急診暴力!急診專科醫師:到院順序 ≠ 救命順序!

尊重「急診檢傷分類」,民眾不用再再苦等

近年來急診室糾紛層出不窮,大多來自於民眾對於急診室檢傷分類標準來決定急救順序的不瞭解,而存有「急診 = 快速門診」的錯誤觀念,往往容易等到不耐等待而衍生急診暴力。實際上,當一個病人走進急診室後,醫護人員會依患者的呼吸窘迫、血壓、心跳、意識等重要生命跡象及疼痛程度,來快速評估病情危急程度及迫切性,來進行急診檢傷分類,並用此依據安排急診就診的先後順序!

為了能建立良好的就醫環境,也讓那些真正需要急救的重症患者能獲得生機,壢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 洪健雄醫師呼籲民眾:尊重急診專業,瞭解急診室的就醫順序不是「先到先看診」,而需建立「檢傷級數 = 救命順序 = 看診順序」之觀念:

H20141215

 

提高國內急診素質  壢新醫院特邀急診教父卜樂得來台傳授心法

領先全台 壢新醫院與消防署開辦緊急救護訓練營 讓救命零時差

20 年前創立全台灣第一個專職的急診醫學科,也改變了整個台灣的急診醫學的急診教父卜樂得,本次受到壢新醫院適逢二十週年慶的邀請,與日本及大陸的專家們來台介紹各國緊急醫療救護的發展概況。「台灣緊急醫療救護教育訓練研討會」將於 12 月 13 日(星期六)於壢新醫院的國際會議廳舉辦,開放緊急醫療救護相關人員報名參與。

針對國內近來的急診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卜教授提到大多是因為民眾「等不到病房、小病也來覺得自己等很久」而造成的結果,他以美國急診等待時間為例,常有醫院需要超過 2 小時才會見到醫生,在加拿大甚至最長需要 4 小時 47 分才會見到醫生,而國內急診第四級病患平均等候時間大約是 30 分鐘。對於台灣緊急醫療救護的下一個 20 年,他也提出兩大建議改革方向:

  1. 強化到院前緊急救護訓練,
  2. 落實分級轉診,讓民眾病有所醫、命有所救。

針對卜教授提出的兩大方向,壢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 洪健雄醫師指出,目前壢新醫院領先全台與消防署開辦緊急救護訓練營,加強第一線人員在事故現場的緊急救護判斷及急救技能,讓救命零時差。為了讓民眾能獲得及時且合適的醫療服務,也特別把檢傷分類放在掛號之前,先讓專業的醫療人員進行判斷,遇到可能受到傳染性高病毒感染的民眾,在進入院內前就進行隔離。針對那些非急診範疇的患者,如眼科、牙科等,也會視患者狀況轉診到合作的網絡醫院。

(本圖來源:台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