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醫學系、護理系學生抱著滿腔熱血想濟世救人,實習的時候,卻往往遇上一個小小的障礙,那就是堆積如山的抽血、打針工作,這時,手藝好不好決定了自己的尊嚴與病人的福祉,要是一針就上,病人會投以感激的眼光,而家屬更是無言的讚賞;要是手忙腳亂,怎麼打怎麼不上,病人手臂給插成了劍山,真是苦痛的折磨,臉上也充滿對你「專業能力」的懷疑,而家屬更是彷彿隨時打算要上法院控告你虐待病人……。

但血管真的不是那麼好找,江湖傳說,血管「看得見的就打不到」,這是因為淺層的血管容易滑動,一針下去很容易滑開而失手,但深層的血管則無法看見,只能以觸摸憑感覺衡量位置所在,而當遇上老年病人,或是住院日久血管萎縮的病人,更是看不見也摸不著,只能憑長年的經驗「神乎其技」來把針打好了。

澳洲紅十字會決定以科技來解決這個長久以來的困擾,利用的是近紅外線,近紅外線穿透皮膚與組織的能力比可見光好,而靜脈中的血紅素處於脫氧狀態,很容易吸收近紅外線,於是就能跟周圍明顯的區分出來,唯一的問題是:人眼看不見近紅外線。

這問題很容易解決,雖然人眼看不到,但機器看得到,機器拍攝近紅外線影像後,再以人眼看得見的可見光,譬如說綠色光,即時投影在手臂上,那血管在哪就一目瞭然,再也不用怕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盲打了。

澳洲紅十字會為何要發展這套科技?原來是許多捐血者,怕不能「一針見血」,得挨好幾針,於是對捐血就打了退堂鼓,澳洲紅十字會心想要是能改善「中針率」,應該能大為鼓勵捐血善行,澳洲紅十字會在雪梨找來 900 名志願捐血者來測試這項新科技,其中有 300 位是第一次捐血,600 位曾經捐過血,以此實地測試,來評估這項新科技的效果,志願者抽血時是否更無痛、日後更願意捐血,以及這樣做的成本是多少。

就讓澳洲人先當白老鼠測試看看囉,不過,如果真的如理論般有效,相信國內所有需要打針抽血的病人,都一定會希望快快引進這項科技。

(本文由 科技新報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