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報載台灣出生體重最小(出生時只有524公克)且存活的早產兒,巴掌兒”小竹茵”經過四個月的細心照顧,體重已有二千二百四十公克,除了還需要呼吸器輔助,眼睛檢查出現第二級的視網膜變化,需繼續觀察外,”小竹茵”目前已順利出院回家。
早產兒的眼睛會有什麼病變,尤其是與視力關係密切的視網膜?所謂早產兒是指懷孕未滿36週而產下的嬰兒,早產兒之眼睛構造除了視網膜外,其餘皆已發展成形,故發生於正常嬰兒之眼睛疾病也都會發生在早產兒身上,早產兒會比正常足月產的嬰兒有較高比率的近視,以及斜弱視。另外早產兒因為視網膜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還會發生一種獨特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就是”早產兒視網膜症”
早產兒視網膜症是影響視網膜血管形成的一種視網膜”血管增生的疾病”,人類胚胎視網膜一直到16週大時才有血管發育,剛開始時是由視神經向四面八方擴散開來,於36週大時到達鼻側的視網膜邊緣,一直到40週大時才達顳側視網膜邊緣,這或許說明為什麼此症好發於顳側視網膜的原因。
早產兒視網膜症主要發生於早產兒,但並非絕對,有極少數足月產的嬰兒也會發生。早期許多研究報告都認為”使用氧氣濃度高會增加此症之發生率”。最近幾年眼科之研究報告顯示,低出生體重和低懷孕週數才是發生此症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早產兒本身成熟度越低越易罹患此症,而氧氣使用時間長短和使用濃度是否為造成此症之危險因子,則尚有爭議。
由於新生兒學之進步和現代科技之發展,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之存活率增加了,但早產兒視網膜症也因此增加了,最近大規模之統計報告是美國早產兒視網膜症冷凍治療研究小組於1991年提出,出生體重在1251公克以下之發生率是65.8%,出生體重在1001公克以下是81.6%。
早產兒視網膜症為了描述其嚴重度,將此症分成5期,其分期為:
第一期 分界線:在有血管的區域及外圍無血管的區域之間有明顯的界線。
第二期 脊:分界線有像山脊般突起。
第三期 脊與視網膜外纖維血管增生
第四期 視網膜部份剝離
第五期 視網膜全部剝離
一般建議懷孕週數不滿36週,或出生體重不超過2000公克之早產兒,皆應在出生後4至6週做第一次眼部檢查(包括眼底檢查),此後每隔2至4週做追蹤檢查,一直到視網膜血管完全發育而無病變,或有視網膜症發展出來,可視臨床上需要而增加檢查頻率。有視網膜症發展的早產兒每隔1至2週追蹤一次,視其嚴重度而定,追蹤時再根據其病情是否減退或加重,而調整其追蹤頻率。
早產兒視網膜症的當自然消退率很高(國外統計高達80-90%),所以定期追蹤檢查十分重要,只有在病情進行到第三期,且其範圍超過5個連續鐘點,或不連續而加起來超過8個鐘點時,才需要冷凍治療或雷射光凝固治療,若繼續進行至第四期則需施行鞏膜扣箍術,第五期則必須進行封閉式玻璃體切除術或開天窗式玻璃體切除術。
第三期治療後視力預後良好的比率為70%至80%,第五期手術成功率則相當低,且即使手術成功,視力預後仍然很差,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小竹茵”很幸運的只有第二期的早產兒視網膜變化,仍需繼續追蹤觀察,希望她的視網膜血管能夠正常的成長完全,沒有任何併發症,讓我們一起祝福”小竹茵”!
Great website. Lots of useful information here.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https://farmasiucretsizuyelik.com/
Thank you for great informa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continuation.
It’s nice to see the best quality content from such sites.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