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慢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這種皮膚因為反覆的發炎而長年莫名發癢的情況往往會持續數年,直到體質慢慢減輕為止。根據統計,國人異位性皮膚炎罹患率約為百分之十一~十三,亦即台灣地區至少有兩百萬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

本病真正致病原因,其實還不十分清楚。由於多數患者血清中的IgE抗體常會上升、細胞免疫力有缺陷,所以有些學者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或許與免疫機能異常有關。而目前我們只能把它認為是一種天生皮膚的缺陷且和遺傳有關。皮膚科醫師把這樣的缺陷稱為「異位性體質」。這樣的體質除了可以用「異位性皮膚炎」來表現之外,還可以用「氣喘」、「過敏性鼻炎」來表現。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親任何一方,有這三種「異位性體質」中的任何一種,生下來的小朋友大約有60%的機會有「異位性體質」。而如果父母親都有這樣的「異位性體質」,則機會更高達80%。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6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30%發生於一至五歲間。在任何年齡的異位性皮膚炎均有下面幾大特色:皮膚乾燥敏感、奇癢無比、肌膚失去保護層容易感染病菌。至於病灶的分佈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的變化:

一、嬰兒期:

皮疹通常於二個月至六個月大開始發生。首先於頭皮、額頭和臉頰產生紅色小丘疹和水泡,皮疹上常會有滲出液或結痂。病灶可延伸到軀幹和四肢伸側等部位。約有50%的患者在二到三歲左右會痊癒。

二、兒童期:皮疹較分散,較不具滲液性,常見於頸部、肘部、腕部及膝部等處。

三、青春期和成人期:

只有少數患者症狀會持續至成年。主要在四肢彎曲部位和眼睛周圍。可見皮膚乾燥、苔癬化和色素沉著等變化。有些長期的手掌腳掌皮膚炎或乳頭濕疹都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殘存的症狀。除了以上急慢性皮膚炎的變化外,過度的搔抓常會使皮膚產生傷口,引起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廣泛性膿痂疹,或單純性泡疹病毒感染而引起全身性小水泡。這些症狀都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要特別注意的併發症。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對環境變化及情緒壓力的適應性較低,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刺激而加重癢感。所以作為父母的要儘可能的找出造成癢疹發作或加重的原因,並儘量避免之,如此乃是成功預防病情惡化的關鍵。這些因素包括:

1.季節的影響:

不管是夏季或冬季,均有可能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在夏天大太陽下,流汗的汗水會刺激皮膚造成癢感。因此可考慮使用空調降溫,避免戶外激烈的活動,或者從事游泳等水上運動,如此運動量又夠,又不會有流汗悶熱的問題。但要切記防曬工作一定要做好,以免一不小心曬傷,原本的過敏問題會更難控制。而在冬季則因相對濕度降低,會加重原本就乾燥的皮膚龜裂脫皮,又痛又癢。因此在冬季一定要養成隨時補充保濕乳液或凡士林的習慣。

2.居住環境的改善:

容易堆積灰塵或塵蹣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環境太潮濕可以加裝除濕機,以減少黴菌繁殖。

3.清潔沐浴及乾燥皮膚照顧:

避免用過熱的水沐浴、時間不宜過久。儘量選用中性肥皂或專為敏感肌膚設計的燕麥皂。洗完澡時,要在身體處於微濕時立刻擦上凡士林或保濕乳液。以達到鎖住水分的目的。另外應避免讓皮膚直接接觸粗纖維的衣物,如毛衣、尼龍,並穿著寬鬆的棉織物,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4.食物的選擇:

雖然目前醫學上還未明確證實食物與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關係。但還是盡可能避免可疑的食物,常見的如牛奶、蛋、魚、巧克力、花生等。也要減少食用含色素、防腐劑和調味料過多的食品。另外有研究指出對於有異位性家族史的嬰兒,以母乳哺育四~六個月並延後副食品的添加,可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

5.壓力情緒的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因為長期的發癢及全身性皮膚疹子,紅腫脫皮而造成外觀上衝擊。病童常因皮膚奇癢難耐而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並且沮喪難過、缺乏自信心、造成人際關係障礙。而焦慮不安的心情更易讓癢感增加、病情加重。因此父母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病童度過這段發病期,並可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注意力。

如果日常生活的細心照顧預防都無法真正控制病情,便應接受皮膚科醫師的治療。治療的主要目標在避免激發因素並止癢,降低皮膚發炎反應,安撫患者焦慮的情緒。約有下列的治療方法:

1.口服「抗組織胺」及「肥胖細胞穩定劑」,可以止癢及改變體質,並進一步阻斷「癢→搔抓」的惡性循環,好讓已受傷的皮膚有喘息恢復的機會。

2.外用類固醇藥膏可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但一般病童的皮疹範圍都很廣,為避免可能的副作用,應在皮膚科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3.外用的免疫抑制劑:近年來藥廠開發出外用的免疫抑制劑如Tacrolimus和Pimecrolmus,藉著抑制T淋巴球的反應,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的研究顯示出這兩種藥物對於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均有相當好的療效,而且不會有類固醇可能造成皮膚萎縮,血管擴張等的副作用。至於是否可以長期使用?單獨作為異位性皮膚炎的外用藥膏或者要跟類固醇合用?則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解答。但無論如何,他們的出現又提供了臨床醫師多一項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武器。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相當頑固的慢性病,常隨著環境或內在心理上的一些因素而使病情好好壞壞,雖說病情會隨著年齡慢慢減輕,不過多數患者仍會受它的困擾數年或十數年。因此父母親一定要找一個可以信賴的醫師,長期有耐心的對抗他。不要病急亂投醫或認定『西藥傷身』,而不願按時給小孩服藥。只要每位家長都對「異位性皮膚炎」有正確的認識,並跟醫師充分的配合,就能讓孩子有健康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