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03 月 08 日

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之間,以佛洛依德的理論稱為肛門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漸漸能將大小便存放一定的時間再釋放出來,與之前隨時滿足排除廢物的情形不同,忍耐一段時間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再滿足,符合未來在社會中生存的需要,從訓練大小便開始發展其自我控制,不只是大小便,很多事情都需要適合的時機才能做,因此訓練的態度也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若過於嚴苛,則孩子很多事情都要求完美,否則便焦慮不安,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不見得有利,反之若隨孩子自然發展,可能造成我行我素,也不適合在社會中生存。

如果小孩還沒有表達要大小便,還不適合訓練。每個小孩的發展的狀況不同,不要過份要求他。一旦孩子會用語言或指著下腹部來表示,就可以訓練了。每兩小時帶孩子去坐馬桶,解小便,夏天較溫暖時較合適因為有時孩子光屁股幾分鐘後才開始尿尿。男孩女孩小便的動作不同,如有大孩子示範,也是一個好方法。可購買一個可愛的小孩馬桶,可讓他習慣而不畏懼。先訓練日間大小便,一般女生較先能控制小便,夜晚尿床在此時是正常的,常隨著日間的訓練及年齡漸長會逐漸改善,女生在四歲後男生在五歲後仍然尿床,才需特別處理。孩子若能在大小便之前先表示出來,可給予小玩具做為獎賞。小孩在大小便時,可互相觀摩,有比較的心理進步較快,做得好的可教其他的人。外出時,不要因怕小孩尿尿而不喝水,不少因此而造成膀胱發炎。

在一歲半至兩歲前,開始可以跑步及爬樓梯,智力的發展更好開始有邏輯的觀念,孩子可了解一個人進入電梯後為什麼從另一樓層出來,而不是像之前認為看不到一個人那人便不存在,此時可教導做什麼事會產生之後果。此時開始會使用工具,手變得更靈巧可疊四塊積木,當孩子會走路以後很喜歡探索世界好像不再喜歡媽媽了,一歲半以後玩一會兒後又回頭找媽媽,做母親的角色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當孩子顧著玩不太理睬自己的時候不要生氣,因為這是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當孩子回來找自己時永遠都給以熱情的關懷,如此孩子才能對親愛的人產生信任,放心地學習及探索世界。有時孩子很黏媽媽,看不到媽媽便大哭,快睡覺前更是如此,有時孩子要抱特定一條毯子或抱一個玩具熊才能入眠,不必過份禁止,一般到了三歲這種戀物的行為就漸漸消失了。

這年齡的孩子,對外在世界的規範還沒有真正的理解,例如說禁止他抓電線玩,當他下次抓起電線時,想起以前被處罰的經驗,會假裝學大人的口氣說不可以,但仍然繼續抓,這時要保持冷靜再度制止即可,孩子只是想到確定是不是每次都不行,過份嚴厲的打罵會造成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的畏縮個性。人格的發展與父母老師的要求有關,管教的尺度以孩子以後要生存的環境為標準,例如與人擁抱的行為在不同的社會有不一樣的習慣,另外禁止孩子的事情每次態度都要一致,不能因自己的心情而標準不一,否則將讓孩子無所適從,可能造成以後情緒的障礙。

在語言的發展也有進步,看到東西不再只是用手抓,而是會以手指去指想知道物品的名稱,可利用這個機會教導孩子語言,由於物品種類很多所用的名詞可從幾個迅速增加成幾百個,也開始動詞,這時圖畫書會很有用處,指著連續的圖畫教孩子效果好,譬如指著圖說”狗吃骨頭”,看圖也可知道行為的順序,譬如說”狗吃骨頭再喝水”。教導孩子所用的語言要由簡短的先開始最好只有兩個詞,譬如說”拿-玩具熊”時同時做這件事。語言的學習與環境的複雜性很有關係,要多讓孩子見識新的事物,並輔以手勢,例如說問孩肚子是否餓比手勢同時說出來則效果佳。孩子的語言學者並不是完全模仿得來的,一項研究發現天生全聾的孩子當看到周圍的景物仍然可以使用他自己的語言去形容,所以若孩子自己創造語言時,只要修正其錯誤之處即可,不要總是叫孩子模仿自己的文句壓制了孩子思考的能力。若語言學習明顯較差,可能是智能不足或是聽力障礙,應該就醫診斷。

到了兩歲以後,孩子不太黏人又去探索世界,當感情受傷後又回去找媽媽,到了兩歲可下樓梯,已經會開門,但是若喜歡以腳趾著地走路則是發育遲緩的警訊要找醫師診斷。有時會爬到家具上要注意安全,可以疊七塊積木,可畫圈圈,拿湯匙。此時正常的生長開始緩慢下來,食慾也降低,有些天吃得較多有些天吃得較少,若在吃得少的時候強迫孩子多吃則造成過胖兒,另外強迫多吃的這種情緒壓力可能造成孩子身高較矮,二至三歲時大約增重2公斤長高6公分,只要有正常的生長發育不需干涉孩子的飲食量,另外每天的睡眠減少到12小時左右,最好十點鐘就睡覺,因為夜間十點到午夜兩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太晚睡是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的。

這時候孩子充滿魔術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敢進浴室,是因為怕裡面有女巫施法會把他沖到下水道,常怎麼保證都沒有用,較有效的方法是用玩具槍向著浴室做驅逐的動作,依著孩子的思維此時並無傷大雅。孩子對外界的事物若不能控制,會造成情緒失控,恐懼,生病或過度疲勞都可能造成突然大發脾氣,但若每次超過15分鐘,一天超過三次,則要就醫診療。這時候的孩子,對父母也有複雜的情感,有時會嫉妒,發脾氣後又怕被遺棄,他們又不會表達,導致情緒看起來很不穩定,應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否則孩子會更亂,一般來說孩子超過三歲之後,調適能力逐漸增強問題就慢慢消失,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可讓孩子發洩情緒,譬如說一人拿一個機器人決鬥,可做為安全且充滿想像力的互動。

總之這時期的孩子讓父母有些困惑,有時候很黏有時又不太理人,充滿自信有時又像嬰兒般的無助,很高興時一會兒突然勃然大怒,穩定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孩子會模仿我們的情緒不可能自己暴躁卻叫孩子冷靜。體罰是不好的管教方式,因為更強烈的行為需要更劇烈的毆打,常會導致嚴重的傷害如腦出血或內臟破裂。另外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父母以前打他當孩子夠強壯時就可能還擊。讓孩子罰站反省是很好的方式,因為父母同時也做同樣的事情-冷靜反省,這就是言教與身教一致,效果自然加倍。

    回覆 # 1F
    2022-12-03 23:39:02 發表

    As I website owner I believe the content material here is really good , appreciate it for your efforts. https://freehorseracingtv.com/